鞋類是我國外貿出口的大宗商品。在第96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上,筆者與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鞋分會等多個相關部門及部分制鞋企業進行了接觸,共同分析了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鞋業出口的現狀、面臨的障礙以及應對措施。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鞋類生產和出口國,目前有各類制鞋企業兩萬多家,出口企業超過5000家,2003年全國制鞋總產量近70億雙,占世界總產量的53%,鞋類出口占世界出口總
量的60%以上,并處于主導地位,在資源、勞動力、價格等方面有比較大的優勢。
“中國鞋”出口的主要市場是美國和歐盟,其中美國市場占出口的50%以上。
從產品層次看,目前我國鞋業出口絕大部分仍是中低檔品種,價格較低,一般在10美元~30美元之間,很多甚至低于10美元。今年9月發生在西班牙的“焚鞋”事件中被燒掉的鞋平均單價只有5歐元。出口鞋高檔及自有品牌所占比例很小,且出口產品多以貼牌生產(OEM)方式進行。例如,我國生產的鞋類產品大都在美國的低檔鞋店銷售,雖然在美國的中、高檔鞋店中也可覓到“中國鞋”的影子,但價位明顯低于意大利、西班牙、巴西等國的產品,而且所有中國制造的皮鞋都沒有自己的品牌,均使用國外商標和品牌。一些同檔次鞋價格在國外市場都要低于原產國產品,有些甚至低于越南、泰國等國的出口產品。
從出口企業看,民營企業占絕大部分;從出口地域看,主要分布在浙江溫州、福建晉江、泉州以及廣東、山東、四川等地區,并已建立起多個鞋業制造基地;從出口規?,目前出口金額在10萬美元以下的企業超過2200家,占出口企業總數的近一半。
目前我國鞋業生產能力過剩,出口企業數量過多,相當一部分制鞋企業,特別是一些規模不大的企業普遍存在著短視行為。一方面,企業不注重科研、開發、設計,多以來樣加工或以相互模仿、抄襲為主,很少投入必要的資金研究、開發產品,很少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搞系列的市場調查、分析等。這種狀況導致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信息不靈通、產品設計式樣滯后、花色品種單一、舒適性差等問題,致使出口檔次提不高,價格賣不上去,總在中低檔市場徘徊。而中低檔市場也已面臨越南等新興鞋類生產國的競爭,鞋類出口已經受到嚴重威脅。對此,一些出口企業不練內功,反而采取降價手段應對。一些新的出口企業為擠入國際市場,多以低價策略為先導,另外,“外商招標”壓價成風也使得鞋價無法提高。在廣交會上,中國企業自相殘殺、惡性競爭,而外商從中漁利的現象并不少見。另一方面,由于企業規模小,不注重產品的開發和質量,最終使中國鞋在國際市場上長期擺脫不了低價路線。
面對這種狀況,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和一些大型制鞋企業都呼吁采取應對措施迎接挑戰。
第一,大力加強企業研發能力,提高產品檔次。溫州康奈集團副總經理陳增歆介紹說,目前歐洲一些先進企業,如意大利、法國企業的研發設計能力非常強,百人左右的企業年設計能力達到3000款。
第二,提高品牌意識,努力開拓市場。目前我國制鞋業大多數規模企業產品質量已達標,但是產品的品牌知名度不高,面對與國外同行的激烈競爭,明顯處于劣勢。因此,我國制鞋業當務之急就是要把中國品牌產品做大做強,從而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廣交會上了解到,目前國內市場上還有一種現象值得引起關注:一些國際著名品牌企業開始利用中國本土的資源和勞動力成本等優勢,直接在中國境內加工生產品牌產品或者利用貼牌產品回銷方式,進入高端產品市場。例如康奈集團為某歐洲品牌貼牌生產的產品,出口每雙30美元,出口到歐洲后又返回北京,在大商場中出售,標價高達2800元~3000元人民幣。這些企業以國際品牌優勢直接對我國自有品牌產品產生了強大的沖擊和壓力,這不僅影響中國品牌企業的利益,更直接關系到中國民族產業的未來。
作者:劉 昕 秦曉宇 王 攀
。▉碓矗罕菊驹瓌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