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產品為何頻頻蒙冤
晚報記者 尹海濤
今年春天的“平輿毒黃花菜事件”和4年前的“原陽毒大米事件”,幾乎讓我們河南的兩種優質農產品遭遇滅頂之災,而“豫花面粉事件”更是離奇,面對4年間的3次人為傷害,
我們想問,也必須問,這是為什么?
痛苦回憶 河南產品4年三蒙冤
2000年12月初,廣東衛視播出在廣州市場上查出河南原陽大米摻有礦物油的消息后,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原陽大米有毒”的消息便傳遍全國,使原陽大米這個素有“中華第一米”之稱的河南名牌慘遭重創,也給原陽大米市場帶來了災難性的打擊。然而,7天后,河南省衛生部門的權威檢測發現,原陽大米清白無辜,“從原陽銷售到廣州的毒米并非產自原陽”。
作為全國黃花菜主要產地之一的平輿縣,每年種植面積達兩萬多畝,平均畝產鮮菜2000公斤或干菜200公斤,主要銷往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成都等大城市,是當地的支柱產業之一。2004年3月15日,沈陽發現了24.5噸有毒黃花菜,隨后衛生部向全國各主要產地發出了禁止使用焦亞硫酸鈉加工黃花菜的通知。此舉一出,一些新聞媒體把目光投向平輿,繼而導致平輿黃花菜大面積滯銷,菜農幾乎遭受了滅頂之災。然而,55天后,衛生部再次發出通告,證實平輿黃花菜并沒有毒,為之洗清了不白之冤,但他們的損失由誰來賠付?
而今年10月初,“豫花”牌面粉受傷害的原因更加離奇:執法部門弄錯了國家質量標準,引發媒體大肆炒作!
痛出何處 有人仍熱衷“妖化河南”
“一些人要用老鼠屎壞了我們的好湯!焙幽系挠嘘P負責人在事后檢討被媒體曝光的原陽毒大米事件時認為,這是一起原陽大米品牌被不法分子利用所炮制的冤案。
事實上,在這一樁樁產品問題事件中,我們看到的是河南產品被人為妖魔化的事實。
在原陽大米事件發生前,一些不法大米經銷商為了獲取利益,不管哪里的大米,一律裝入原陽大米的包裝袋,為了讓外地米達到原陽大米的成色,總會做些手腳。而這些被部分不負責任的媒體一曝光,市場就對原陽大米關閉了,大多數守法經銷商的優質大米也被錯誤地清出市場,為不法商人承擔了責任,地方政府有口難言。
在平輿黃花菜和“豫花”面粉事件中,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這樣的脈絡。
沈陽市場查處24.5噸有毒黃花菜后,在全國引起了震動?墒菄鴥扔兄姸嗟狞S花菜種植基地,然而,南方一家媒體記者卻單單把目光投向了平輿,隨后中央多家媒體都紛紛前來,使平輿黃花菜頻頻出現在公眾的目光中,遭受的損失也最為嚴重。
應該看到,河南產品被人為妖魔化的過程中,一些市場管理者和地方政府以加強管理為名,簡單運用行政手段搞一刀切,禁止某個地區的所有同類產品入市,在客觀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使得被妖魔化的“豫牌”產品在人們想像和猜測中“罪加一等”。
痛定思痛 河南企業要學危機公關
河南產品為何頻頻蒙冤? 其中原因令人深思。
昨日,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所長谷建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河南是一個農業大省,是糧食和副食品行業聚集地之一。之所以出現這種人為誣蔑河南產品形象的現象,有兩個原因需要注意,首先是企業的自身行為。河南副食品企業起步較晚,在市場化的運作過程中,對市場態勢的把握缺乏成熟的運作手段和應急機制,導致問題出現后,不能迅速消除影響;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前幾年河南形象被惡意破壞的影響還沒有從根本上消除,被反映到了經濟領域。
在“豫花”事件發生之前的一次食品行業經營研討中,就有經濟學家結合原陽大米的教訓,提出了“我省創名牌農產品不易,要注意強化保護手段”的預防理念。
雖然“原陽大米事件”、“平輿黃花菜事件”還歷歷在目,但不幸的事件卻以更加離奇的起因發生,這說明我省的著名企業還沒有建立起一套應對人為破壞產品形象的應急機制,甚至還沒有樹立這樣的觀念。
我省另一家面粉企業的負責人則認為,地方政府在“豫花”事件中的應對能力和經驗明顯不足,當本地的企業甚至整個行業出現公關危機,尤其是被誤解或被陷害時,政府僅有積極的姿態參與調停是不夠的,而是要有一套配合企業正當行動的方案。對于“豫花”事件失控的原因,政府也應當從中吸取教訓,建立相應的應急機制。這家曾經是“豫花”商業對手的面粉企業負責人最后說:“對待食品這類關乎生命安全的產品,大程受到的傷害是巨大的,一下子很難恢復元氣,我們也可能遭遇這樣的事情,所以對待湖北當地該事件的責任人和責任單位如何賠償,倍加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