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了21年,一個看似普通的行業就攀升了260倍,從最初的年銷售兩億元人民幣達到520億元人民幣的驕人成績。10月19日,2004中國美容經濟論壇上發布的《2005年中國美容經濟調查報告》在業內引起強烈震撼。報告顯示,美容業正成為中國繼房地產、汽車、旅游和電子通訊之后第五大消費熱點,在居民消費領域中已經形成“四龍一鳳”的熱點格局。
由青年經濟學家何帆、鐘偉、巴曙松、趙曉共同推出的《2005年中國美容經濟年度報
告》指出,1982年我國的化妝品銷售額只有兩億元,去年這一數字已是520億元,增加了259倍。2004年,中國已有美容院154萬家,經勞動部門正式簽發確認的美容教學機構673家,每年培訓出來的各級美容師25萬名;化妝品企業3750多家,其中一半以上為民營企業;而全國目前用于美容業投入和改造的資金大約在2000億元以上。
最近兩年我國涉足美容消費的人數已經達到3億多人次,我國城鎮人口月平均美容消費已達29.33元,全國城鎮美容業年產值為1680.4億元,推動相關化妝品行業消費1600億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有關專家預測,我國潛在的美容消費顧客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7%。迅速擴容的美容服務業所處的上下游產業鏈為中央和地方帶來豐厚稅收。根據估算,預計2004年美容服務業將直接創造GDP847.2億元,直接提供稅收約56億元。全國有近500萬直接從業者,同時間接帶動的就業人數在140萬人左右,并間接帶動需求1250億元、稅收104億元和87億元的增長利潤。
據全國政協委員、美容化妝品商會副會長張曉梅女士介紹,雖然美容業被業界認為是第五大消費熱點,未來的朝陽產業,但是美容業目前還處于一種不完善、不成熟的狀態。目前整個美容行業存在發展散亂,整體水平與海外同業差距很大,就業者素質相對較低,社會評價差等問題。
目前美容經濟這架龐大的機器一直在無序運轉,這是導致當前美容市場混亂的重要原因。雖然與“美容經濟”直接相關的政府機構和部門有20多個,但是到現在美容業卻沒有任何一個歸口;市場準入、資質資格、服務標準、技術規范全都處于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的原生狀態。
因為美容業與其他行業不同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它的主體成分幾乎全部是中小民營企業。因此業界人士呼吁,政府有關部門應該采取措施,用以指導行業協會、各產業和各企業,及早把美容經濟的發展納入法制化軌道。
作者:本報記者 牛 虹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