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度的中國名牌評選已經塵埃落定。白山黑水、物產豐富的東三省遼、吉、黑如何面對“名牌東南飛”這一尷尬局面,奮起直追。帶著這一問題,記者近日奔赴東北采訪、探究,以期找到答案。既做大又做強
“吉林的知名企業還不多,我們要積極整合產業,使吉林的企業做大做強。”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王培知在接受采訪時說。
這位在基層工作了幾十年的女局長談起吉林的名牌創建工作,滿懷信心,“吉林提出要建成生態大省,目前我們正在著手從整頓大米、整頓礦泉水、整頓葡萄酒方面切入。”
梅河大米是吉林的優質大米,然而在今年的評選中卻遺憾地落選,王培知在惋惜之余有她的看法:“大米,今年遼寧和吉林都沒有評上。黑龍江的龍江評上了3個,他們就是米業做得比較大。梅河大米歷史比較久,可‘梅河牌’大米年產只有15萬噸。梅河地區去年大米年產量是65萬噸。有些企業為了省事,都用麻袋裝了賣到上海去,人家重新包裝貼牌出售,附加值都讓別人拿走了。
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做大是企業的追求,做強才可以立于不敗之地。東北地區惟一一家蟬聯“中國名牌”稱號的紅梅集團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山東和江蘇的民營企業成長的很快,市場競爭激烈,對我們是很大的壓力。”紅梅集團市場與營銷總監張世根告訴記者。
在這種情況下,集團自籌資金1000萬元,完成了200立方米發酵罐的改造,并新增加了兩個300立方米發酵罐,同時對其他工藝程序也進行了改造。這些舉措不僅擴大了味精的產量,也使得改造后的工藝處于國內行業領先水平。變則通通則久
“目前正是通化葡萄酒廠歷史性變革的時候。”通化葡萄酒廠新任經理王曉銘充滿自信地說。
9月初,新華聯集團剛剛收購了通化葡萄酒廠29.07%(約4700萬股)的股份,從東寶集團手中接管了這個東北地區最大的葡萄酒生產企業。
王曉鳴為我們清晰地勾畫出了通化葡萄酒的復興之路:“要對我們的品牌重新規劃,對產品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我們打算用‘天池’這個品牌來生產低檔酒,而‘通化’這個金字招牌我們要用它來做中高檔酒的商標。”
如果說通化葡萄酒廠是借助外力實現了歷史性的轉變,而部分東北的老企業,產品結構的自我調整則是他們優先的選擇。這點,哈飛汽車銷售總公司副總經理張抗洪深有感觸:“哈飛是從面包車起家的,現在我們想涉足轎車領域,但是要改變人們印象中哈飛只能生產中低檔面包車的傳統觀念太難了。”難雖然難,但是哈飛轎車系列仍在異常殘酷的家用轎車市場站穩了腳跟,哈飛路寶和哈飛賽馬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走出去請進來
在沈陽,記者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本印刷精美的《走進沈陽名牌》畫冊和一張《矚目“沈陽制造”》的光盤。這是沈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于2003年制作成的。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沈陽5家媒體開展了沈陽名牌“神州行”活動,走訪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和陜西5省8市,采訪了沈陽幾大支柱產業和重點名牌在三峽工程、黃河小浪底等國家重點工程的信譽和使用狀況。
“通過采訪,擴大了沈陽名牌產品的影響,振奮了沈陽工業精神,也促進了名牌產品企業改進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沈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鄭偉認為。
走出去,才能看到差距,請進來,可以取長補短。“前一段時間,山東省政府組織了一個山東名牌萬里行活動,到我們這里來推介和聯系,人家40個中國名牌,浩浩蕩蕩的一支隊伍到我們這里來,使我們對自己的不足認識更直觀,觸動很大,奮起直追的緊迫感也更強烈了。”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王培知說。
作者:本報記者 羅 兵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