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王辰記者王梅)享有“中國棗鄉”盛名的陜西省大荔縣,近年來積極發展紅棗標準化生產種植,以鮮食冬棗為主的紅棗產業化經營,使棗業成為壯大縣域經濟的特色產業之一。
大荔縣種植紅棗有2100多年的歷史,其中沙苑紅棗、水棗、梨棗、冬棗馳名全國,久負盛名。但是,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一些大荔棗農仍沿襲傳統的紅棗栽種技術,粗放式、
大放手、靠自然生長,使紅棗產業幾度徘徊在低谷,棗農望“棗”興嘆。
2000年初,大荔縣委、縣政府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中,加強經濟作物生產,調整產業結構,用經濟行為、標準化帶動發展,強縣富民。他們把發展紅棗、設施農業、畜牧業和水果業作為做大做強縣域經濟的四大特色產業,并提出利用資源優勢,發展以鮮食紅棗為主的產業化經營。為此該縣專門成立了“紅棗局”,由縣質量技監局負責管理工作,并全面負責制定了紅棗質量標準化體系。該標準體系規范了紅棗的栽培及生產管理、采摘的全過程,涉及產前、產中、產后的方方面面,極大地促進了紅棗標準化體系建設。大荔縣多次邀請中國林科所、陜西紅棗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專家、教授來縣里指導工作,深入田間,對不同地域、品種進行考察,使標準化生產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廣性。在此基礎上,他們先后論證、完善標準草案,制定完成了《無公害紅棗栽植技術規程》、《無公害紅棗育苗技術規程》、《無公害紅棗栽植技術規程》、《無公害鮮食紅棗》、《無公害鮮食紅棗儲藏運輸技術規程》、《金絲蜜棗》6項標準,還用陜西方言將這些標準制成光碟在棗區廣泛宣講。2003年7月,《金絲蜜棗》標準作為陜西省地方標準發布,其他5項標準作為渭南市地方標準發布,在此基礎上,縣質量技監局還搜集了《紅棗》、《紅棗儲藏》、《無公害水果安全要求》、《無公害水果產品環境要求》4項相關標準,全面形成了大荔縣紅棗標準綜合體系。2001年初,大荔縣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棗鄉”稱號,同年大荔縣還被國家質檢總局命名為“全國第三批紅棗生產標準化示范縣”。目前,全縣紅棗種植面積達2.2萬公頃,已有26個鄉鎮實施了紅棗標準化生產,示范區面積達1.7萬公頃,標準化示范區生產占到79%,涉及種植戶達6萬家。今年,雖受自然氣候等條件的影響,但示范區紅棗品質和產量較未實施標準化生產的紅棗明顯提高。
大荔縣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人告訴記者,縣局工作的最亮點是把紅棗產業生產的標準體系建立健全了,幾乎涵蓋了整個紅棗產業,讓棗農一切操作有依據,使產量大幅提高,品質全面提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增長顯著。據了解,大荔縣局先后對畜牧業、果業等也制定了標準化生產的有關標準,使農民由不知道農業標準化到自覺執行農業標準化生產。
今年秋季,當地依據標準種植的優質冬棗從最初的每公斤10元漲到現在的每公斤16元,還是供不應求。
作者:王辰 記者 王梅
。▉碓矗罕菊驹瓌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