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市場 > 正文
 

陜西獼猴桃的生死劫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2日 09:35 中國質量報

  立刻注冊新浪免費郵箱,激活1G空間

  陜西周至去年獼猴桃產量比10年前增加一倍還多。但產量的增加并沒有給果農帶來實惠,因為獼猴桃的售價由10年前的每公斤12元下降到現在的每公斤1元左右,甚至還低。

  業內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一方面是因為外省獼猴桃產量增加,分散了貨源;另一個更主要的原因是部分果農盲目追求大果效應,在生產過程中不嚴格執行技術操作規程,過量濫施膨大劑,導致獼猴桃果實外形畸變,內在品質下降,不耐貯藏,貨架期短。

  獼猴桃在生產中暴露出的問題在上個果季達到觸目驚心的地步。僅在貯藏環節,陜西周至500座果庫無序競爭,部分果庫在果實成熟前20天提前收購,超量庫存,導致4000噸獼猴桃爛庫,損失慘重。小毛桃成就大產業

  100多年前,福建人李來榮將獼猴桃蠟制標本從北京帶到新西蘭時,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幾十年后,這小小的“毛桃”(獼猴桃)竟成就了當地年產值達數億美元的產業。獼猴桃原本來自中國,它的原產地就在陜西周至,但周至直到1972年才開始普查野生獼猴桃優株。1978年,農業部召開了全國第一次獼猴桃工作會議,各地的農業科技工作者開始在全國范圍內著手進行大規模獼猴桃資源調查。

  陜西周至縣的科技工作者張清明就是從那時起開始選育獼猴桃良種的。1983年,張清明發現了一些獼猴桃的優良品種后開始人工栽培,建設獼猴桃良種基地。1984年,張清明經過多次試驗,終于完成了國家科委下達的獼猴桃科技攻關任務,成功選育出了“秦美”獼猴桃新良種,該良種后來在周至的種植面積達到90%以上。當年,在陜西省科技廳的支持下,張清明開始買地創建周至縣獼猴桃試驗站。

  3年之后,周至縣獼猴桃試驗站出園了1000多公斤果子,由于人們并不了解獼猴桃,所以無人問津。一位在西安賣野獼猴桃的商販找到張清明,以0.6元/公斤的價格將獼猴桃全部買走。果子賣出后,顧客大加贊賞,都說味道好。第二年,這位商販再次來到周至縣獼猴桃試驗站,將當年出園的兩萬多公斤獼猴桃全部包銷。

  這時,周至縣獼猴桃試驗站種植的獼猴桃出園價已賣到兩元/公斤,通過3年多的推廣,獼猴桃打開了西安市場。西安人除了自己食用獼猴桃外,還把它當成地方特產送給外地親友,獼猴桃的美名迅速傳開。國家農業部名特優農產品開發部的人甚至把獼猴桃送入了中南海,獼猴桃在北京和南方大受歡迎,獼猴桃身價倍增。

  從那時起,周至縣開始大面積推廣種植獼猴桃,縣委、縣政府把發展種植獼猴桃看作興縣富民的主導產業來抓。

  周至果農多是以種蘋果為主,當初政府提倡種植獼猴桃時,許多果農還不太愿意接受,有些果農把政府無償提供的獼猴桃苗種了拔,拔了又種。當時的市場信息和冷藏條件都不太完善,又沒有成熟的獼猴桃種植技術標準,加之果農并不十分了解獼猴桃的種植前景,推廣種植獼猴桃的難度可想而知。

  先期種植獼猴桃的果農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這時,觀望中的果農才開始下決心砍蘋果樹轉種獼猴桃。之后,獼猴桃的種植面積逐漸擴大,1995年,周至獼猴桃的種植面積擴大到4000多公頃,年產獼猴桃鮮果10090噸。

  獼猴桃的種植特點是:第一年定植,第二年掛果,第三年收獲,第五年豐產。1996年是周至獼猴桃的好年景,當時的離園價最高賣到9元/公斤,平均價格也在5~7元/公斤,而當年北京市場獼猴桃的零售價則為16~20元/公斤,獼猴桃是眾多果品中名副其實的貴族水果。1997年,周至獼猴桃的種植面積已達到近7000公頃,產量也多達4萬噸,獼猴桃年產值近兩億元,縣財政增收數百萬元,真正形成了造福一方的產業。膨大劑要毀小毛桃

  周至獼猴桃興盛時,它的背后卻涌動著一股危機的暗流。在周至大面積推廣種植獼猴桃時,還沒有一套完整的農業技術標準。

  1992年,有人將一種叫“膨大劑”的化學合成生長調節劑傳播到了周至。當時果農們并不了解這種能使獼猴桃增大的“膨大劑”是什么!

  當時,個別農業專家把“膨大劑”當作增產增收的有效措施推薦、傳授給種植獼猴桃的果農。負責起草該技術規程的陜西省果樹研究所有關人員在隨后編寫的《優質獼猴桃技術手冊》中,也肯定了“膨大劑”的增產效應。

  神奇的“膨大劑”在其他果樹上增產效果并不十分明顯,可是用在獼猴桃上卻效果出奇的好。開花季節,蘸過“膨大劑”的獼猴桃開始瘋長,而果農為使果子更大,還人為增加濃度,甚至在獼猴桃生長過程中,多次蘸“膨大劑”促使獼猴桃“超負荷”生長,當年蘸過“膨大劑”的獼猴桃平均單產大多增加了40%~50%。這個信息一傳十、十傳百,在果農間迅速傳播,蘸“膨大劑”成了當時獼猴桃增產增收的一個法寶。早期發現“膨大劑”副作用問題的銷售商是陜西省獼猴桃科技開發公司。該公司有關人員發現,正常成熟的獼猴桃鮮果應該是淡綠黃褐色,果實外觀勻稱,在冷庫里可以保存6~8個月。而蘸過“膨大劑”的獼猴桃成熟后,卻成了一個個“綠蛋蛋”,果實外觀畸形膨大,貯藏不到4個月就開始變軟長毛。外地客商也不斷反映,現在的獼猴桃怎么了?芽運輸途中損耗不斷增大,在果庫里正常保存都存不住,超市的貨架期也從過去的10天縮減到現在的3~5天。愛吃獼猴桃的消費者也發現,現在的獼猴桃沒有過去那么好吃了,買回來時硬得不能吃,等放軟后來不及吃就壞了,而且味道淡,口感酸澀,桃心發硬不能吃。據調查,原來“膨大劑”在促進果實膨大時,還吸收了樹體和根系的養分,無形中增加了獼猴桃樹的負擔,結果使樹體變弱,自身抵抗力下降,病蟲害增加,甚至造成死樹、休果現象,長此下去后果不堪設想。張清明痛心地說,用“膨大劑”最兇的是1997年。這一年許多獼猴桃樹都到了收獲期,原本單產1000~3000公斤的獼猴桃,經過蘸“膨大劑”后,單產一下增至3000~4000公斤。個別急功近利的果農在獼猴桃生長過程中多次蘸“大果靈”,促使獼猴桃單產超過5000公斤。正常情況下,獼猴桃單果重量一般在100克左右,那年有位果農卻拿著一個600多克的獼猴桃讓張清明看。他氣憤地說:“這哪里是獼猴桃呵,這分明是個梨瓜,根本就不能吃!這樣下去,‘膨大劑’遲早會毀了獼猴桃這個新興的產業”。周至縣打響保衛戰

  1998年3月,新的《獼猴桃標準綜合體》(DB61/T215—222、265—1998)修訂發布后,周至縣政府就開始向果農宣傳“膨大劑”的危害,禁止果農繼續使用獼猴桃“膨大劑”。可是,由于市場需求和利益的誘惑,使得政府的種種宣傳收效甚微。2000年,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提出的《綠色食品獼猴桃》(NY/T425—2000)農業行業標準頒布實施了。為了繼續保證“秦美”獼猴桃的“綠色食品”資格,周至縣政府不得不向獼猴桃“膨大劑”宣戰。2000年5月間,周至縣政府在全縣召開動員大會,號召全縣群眾展開一場聲勢浩大的獼猴桃“產業保衛戰”。縣政府下派2000多名干部組織“大兵團作戰”,干部們手握“三件寶”(一頂草帽、一把手電、一個棒子)開始下鄉工作。

  周至縣2000多干部深入全縣20多個鄉鎮的100多個行政村,對“膨大劑”展開“圍、追、堵、截”的攻勢。這次“戰役”涉及到4萬多果農的切身利益,難度可想而知。

  周至縣領導十分清楚,整個“戰役”的成敗關系到周至獼猴桃產業的興衰。政府為此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物力,歷時一個月的獼猴桃“產業保衛戰”收效顯著,當年全縣80%的獼猴桃樹沒有蘸“膨大劑”。

  可是,圍殲“膨大劑”的全面勝利并沒有給周至縣政府的干部們帶來喜悅,他們面臨的卻是更多的尷尬。

  首先是“膨大劑”的生產廠家找上門來質問:沒收、禁止銷售和使用“膨大劑”的法律依據是什么?因為“膨大劑”也是經過農業部和質量技監部門注冊認定的合法產品,廠家們認為周至縣政府禁止銷售和使用“膨大劑”的行為于法無據。其次,在周至縣政府嚴查“膨大劑”行動中,未使用“膨大劑”的果農減產4成。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蘸過“膨大劑”的劣質獼猴桃早早高價售出,而大量未沾“膨大劑”的綠色獼猴桃卻無人問津,果農們面臨著大量鮮果賣不出去爛在家里的困境。

  這還不算,周至縣政府面臨的另一個窘境是在周至縣大力查禁“膨大劑”時,周圍種植獼猴桃的縣卻仍然在銷售和使用“膨大劑”,這樣周至縣政府就顯得孤掌難鳴,獨力難支了。標準化塑造新品牌

  周至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徐林海認為,糾正果農對“膨大劑”的看法,改變市場對獼猴桃扭曲的認識的確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政府部門查禁“膨大劑”的決心不會改變。要想提高農產品質量,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推行農業標準化。

  2002年農業部提出的《無公害食品獼猴桃》(NY5106—2002)農業行業標準頒布實施后,周至就在獼猴桃最佳適生區內的司竹鄉和樓觀鎮選擇了一個果園,開始了高于無公害食品標準的有機獼猴桃種植試驗。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依照有機食品技術標準要求,為試驗園制定了具體的技術措施,進行園間栽培管理。

  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周至的“有機食品獼猴桃示范園”已擴大到3個。周至縣把農業標準化引入獼猴桃栽培體系,確保了獼猴桃在種植過程中的技術要求,極大提升了周至獼猴桃的內在品質,為進一步擴大獼猴桃鮮果出口份額以及邁向規模化產業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周至縣農業局獼猴桃管理辦公室主任李玲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困擾獼猴桃產業發展的一大難題是周至獼猴桃發展中產業化程度不夠。目前,多數果農還是處于零散的自由貿易狀態,產業結構不夠合理,獼猴桃果品貯藏和加工業跟不上種植業的發展速度,種植規模和加工銷售沒有形成完備一體的產業鏈,難以擴大生產。

  周至獼猴桃要走產業化之路,首先要有品牌意識。政府大力宣傳推廣品牌,果農主動愛惜和維護品牌,使“周至獼猴桃”成為金字招牌,享譽四方。其次是一定要形成規模種植,提升獼猴桃的市場競爭力,及時規避市場風險。最重要的是要用國際化標準來規范生產技術,確保農產品質量的穩步增長。另外要重視獼猴桃采后的貯藏、加工、包裝,用龍頭企業和先進農戶帶動果農進行科學種植,以科學技術和先進理念引導獼猴桃產業化沿著良性的道路發展。專家觀點

  劉旭峰(陜西省果樹研究所研究員):農業標準化在規范和指導農業生產中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問題是如何使農民了解和接受農業標準,并且按照農業標準的規定去實施生產?如果農民不知道和不使用農業標準,那么,農業標準在現實生活中如一紙空文,起不到它應有的作用。

  如何看待“生長調節劑”的問題,在學術上爭議頗大,將有爭議的東西寫進農業標準,指導農戶生產顯然不妥。我在起草國家農業部《無公害食品獼猴桃》“獼猴桃生產技術規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應以對環境不造成污染、對人體健康無危害、不降低果實品質為原則”,并且強調“不得使用苯脲類細胞分裂素蘸果”。而“膨大劑”恰恰是以降低果實品質為代價,來對果實進行生長調節以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這種殺雞取卵的做法不可取。

  “膨大劑”之所以在獼猴桃上效果顯著,除其生物特性外,主要取決于獼猴桃食用的滯后性。人們買回獼猴桃當時無法品嘗。在選擇時只能從外觀上看,這就使得“膨大劑”有了“用武之地”。等到獼猴桃軟了,人們可以食用時,消費者才發覺,原來又大又好看的獼猴桃并不好吃,而且容易壞。這種不誠信的做法讓消費者上當受騙一次不要緊,消費者可能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但他表示不滿的做法是,以后再也不買了、不吃了。所以說,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自欺欺人,長此以往對于獼猴桃產業沒有好處。

  國家再三強調食品安全從源頭抓起。農產品就是源頭,必須從種植源頭抓食品安全,鼓勵農戶按照農業標準,以綠色無公害食品為生產重點,從而從根本上保證群眾的身體健康。

  獼猴桃俗稱“毛桃”、“洋桃”,屬桃科落葉木質藤本漿果,夏末秋初果熟。果型橢圓,皮顯淡綠黃褐色,果肉綠籽黑褐,質地細而多汁,口感酸甜,香味濃郁。

  獼猴桃每百克鮮果中含維生素C274毫克,是柑橘的10倍,蘋果的30~100倍,因而被譽為“水果之王”、“世界珍果”。每百克獼猴桃鮮果的發熱量為66卡,果實中含有17種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天門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這些氨基酸均是人體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各類氨基酸總含量合起來大體占果實干重的3.2%~4.5%。獼猴桃還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P、維生素D和人體不可缺少的鈣、磷、鉀、鎂,因此,它享有“營養金礦”的美譽。它還可以使人體內膽固醇和甘油三酸脂加速轉化為膽酸,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研究發現,獼猴桃中含有一種結晶體,它可以有效阻斷致癌物質的產生,被譽為“保健奇果”。

  膨大素俗稱“大果靈”,也叫“膨大劑”,英文簡稱CPPU(N—2—氯—4—吡啶基本—N’—苯基脲),屬苯脲類物質,其衍生物是類似細胞分裂素的物質。它應用于果實后能顯著促進果實的膨大,由于果實畸形膨大會使果實品質有所降低。膨大素本身并不促進增加營養物質的生產,它只是改變了樹體營養物質的分配方向和比例,將本來應分配于生長根系和貯藏于樹體的營養大量用于果實,造成樹體營養物質分配的嚴重失調。根系因缺乏營養,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樹體因從土壤中吸收的養分大大減少,貯藏營養不足,造成花芽形成不良,甚至越冬后發生死樹現象。

  作者:王 哲 本報記者 王 梅

  (來源:本站原創)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國青闖入亞青賽決賽
2004諾貝爾獎
雅爾北京音樂會
最新汽車降價信息
2004中華小姐環球大賽
中國高官參加七國會議
海軍音樂劇《赤道雨》
你最喜愛大學校徽評選
全國萬家餐館網友熱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