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石油供應形勢嚴峻,電動汽車市場前景廣闊。但電動汽車走進普通百姓尚須突破三大瓶頸。
據天津清源電動車輛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周榮介紹,在過去的十多年里,電動汽車的關鍵技術取得了許多的突破,將傳統汽車提升為以新能源、新動力、新材料為特征的高新技術產品。發達國家對電動汽車技術和產品的研究以及產業化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促進了電動
汽車產業的迅速發展。
周榮認為,我國傳統汽車的開發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有30年以上的差距。但由于電動汽車國外開發年限短,關鍵零部件技術平臺相同,我國電動汽車研發水平幾乎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最大差距不超過5年,因此,電動汽車成為我國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一個突破口。
但我國電動汽車要實現產業化,尚須突破三大瓶頸。
一是政策。政府對生產和使用環保節能以及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將影響到發展的進度。希望能盡快制定相關政策與法規鼓勵消費者購買節能汽車,并對制造廠商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日本、法國等國家都對國民購買環保汽車實行稅費減免,我國新《汽車產業政策》雖體現了這一愿望,但這只是綱領性文件,應盡快落實細化。此外,新能源汽車立法標準空白的問題亟待解決。依據現有的政策規定,電動汽車限制上路、不能上牌照。電動車的報牌手續、安全標準、維修標準等應盡快出臺。
二是成本。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依然偏高。一輛以威姿為平臺的XL—2純電動轎車平均制造成本達二三十萬,而燃油威姿車市價不到10萬。新動力汽車上路后,由于產品的結構與普通燃油汽車不同,廠商需要重新建立一套維修、養護的服務體系,投入巨大。而且目前傳統的燃油汽車利潤頗好,廠家缺乏推廣替代性產品的積極性。
三是技術。電動車目前只是“手工”生產,處于試運行階段,真正投入商業化運營技術性上還要進一步提升,以降低電池成本、提高電池的使用效率等。目前電動車充電時間長,續駛里程有限,只能在城市、風景名勝區等特定場合部分取代傳統汽車。
周榮認為,電動車和傳統汽車相比,一次性購置費用大,但使用成本大大低于傳統汽車。按照目前的燃油和電力價格,單位里程耗電價僅為耗油價的1/3至1/4。在國內即使局部取代傳統汽車,每年仍有100萬輛以上的市場空間。
作者:嵇 哲 張 梁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