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麥
中秋月餅的話題仍在繼續升溫,尤其關于“穿金戴銀”類的“天價”月餅,更是輿論的焦點,也是政府有關部門緊盯的對象。
其一,成都清白江區工商執法人員到城郊某食品廠時,工人正在加工月餅,許多蒼
蠅停留在月餅上;和面團兒的工人雙手指甲又長又黑,并不時用手攆蒼蠅、摳鼻子;“包裝”車間不到兩米處就是臭味撲鼻的茅廁(見9月15日《四川質量報》)。
其二,閬中市日前搗毀的一個劣質月餅加工作坊,其生產環境骯臟不堪:玻纖瓦搭成的作坊里蒼蠅亂飛,月餅庫房又是工人的臥室,四周墻上掛著洗臉毛巾、內褲等雜物,痰盂、尿壺也擺在屋中,地上到處是頭發。大塑料桶和臉盆盛放的豬油中還有死蒼蠅(見9月15日《四川日報》)。
從這些隱蔽于城鎮郊區的“地下作坊”做出的劣質月餅,由于原料質量低劣,制作程序和外包裝簡單,更無衛生、質量等檢測設施的投入,因而價格也就比較低廉,很“適合貧困人群的消費能力”。每年,這樣的劣質月餅會大量流入農村和城鎮的部分貧困家庭。如此低劣和不衛生的月餅,造成的危害面之廣、危害性之大,可想而知。
政府和社會專注于“天價月餅”,不外乎關注這種月餅顯露的多重意義。筆者以為,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消費,只要產品質量沒問題,愿打愿挨都是買賣雙方的自由權利;而劣質月餅本身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就并非小事了。更何況那些貧困的農民和貧困的市民,他們本就生活維艱,過個傳統節日,吃上幾塊月餅,已相當不容易。讓貧困人群能夠吃上保質保量的低檔月餅,同樣過上一個放心、開心的傳統節日,應該是政府質量管理部門的責任。
總之,每年的中秋前后,一些昧良心的商家都會瞄準低檔月餅的廣大消費市場,而將低劣得令人心寒的產品推向貧困階層,尤其是經濟拮據的農民。
所以,無論出于保障節日食品安全的需要,還是出于對弱勢群體利益維護的需要,抑或規范月餅生產銷售市場的需要,政府都應在注意城市中、高檔月餅質量的同時,在緊盯正規食品廠家的同時,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低擋月餅生產、銷售、質量、價格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