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國針織業有長足的發展,1999年年產量只有8億件,到2003年就達20億件,占中國毛紡出口的1/3,占世界毛針織貿易總額的1/6。中國已具備進入國際主流產品的加工條件。這是記者近日從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獲悉的。
加入世貿組織后,針織行業面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局面。WTO成員之間分階段取消針織品配額限制后,貿易壁壘的取消無疑會刺激針織產品的出口量。同時國外資本及產品也
會進入中國市場,加劇本已激烈的市場競爭,對針織行業的質量和環保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國外針織業的到來,也能夠帶入新的信息、設計與技術,可以促進國內針織行業總體水平的提高。
全國針織生產能力、銷售優勢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和廣東省,其中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東、福建5省1市是針織行業高度發達地區,其銷售收入比重超過全行業的87%,出口交貨值占行業的90.5%。廣東大朗鎮、南海鹽步鎮,浙江海寧馬橋鎮、紹興楊迅橋鎮,山東青島即墨市等一些城鎮均是以針織產品產量巨大而稱譽全國的。
同時應該看到行業發展的不足,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理事長彭艷麗說,目前國內低檔針織品總量過大,附加值不高,這既不利于企業的生存發展,對資源也是一種浪費。我們國內品牌很多,但在國際上沒有叫得響的。據了解,目前有40%是以加工貿易形式出口,即貼牌。這嚴重制約了中國毛針織業的發展。
特別是目前一些針織企業技術還較落后。由于小企業數量較多,技術水平、裝備水平較為落后。據對浙江省針織行業的調查顯示,除海寧、紹興等地的部分企業技術裝備水平較高外,多數地區主力機型總體水平不高,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圓機數量不足30%,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襪機數量只占12%,而且不少企業的先進設備使用率不高,缺乏專業人才,工藝深度開發或硬件、軟件配套滯后,造成了生產能力的嚴重浪費。
針織產品在創新、研制、設計開發能力上與國外同類產品在面料結構、后整理效果等方面也有明顯差距。有些地區和企業重生產、輕開發,一些產品設計雷同,甚至是簡單仿制。浙江幾個針織品產銷基地的針織內衣、服裝及襪子等產品,產銷量已經減少、庫存增加。
產品檔次低。小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大多采取低價競銷的方式,直接后果就是加粗原料、減少密度以降低成本。這就造成低檔針織品所占比重較大,總量過剩,使全行業處在低水平產品過度競爭的狀態之下,不利于全行業總體技術水平的提高,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嚴重制約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彭艷麗認為,要全面提升產品檔次,首先要在原料上有所突破,廣泛采用有特色的新原料,在面料結構設計上有所突破,提升面料的質量和功能。同時注重設計水平的提升,適應針織服裝外衣化、時裝化的發展形勢。但是提升產品檔次也要結合企業的實際和市場的需求,大企業要做強,小企業要做專。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推行品牌戰略、創建名牌產品,利用目前產品品種全、生產成本低的優勢,尋找新的外銷增長點。有實力的企業可以通過境外注冊、海外生產、品牌輸出等手段,主動參與國際競爭,推動產品檔次的提升,進一步擴大我國針織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量。針織行業發達地區的企業還應該憑借其機制、技術、資金等優勢,與國內針織行業落后的地區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利用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實現優勢互補,提高產品市場覆蓋率。
作者:本報記者 王 輝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