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王啤酒為何撤出中國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9日 17:42 經濟觀察報 |
本報記者 肖可 北京報道 9月15日下午,華潤雪花啤酒全面收購獅王啤酒(Lion Nathan)在華業務的消息得到證實。第一批進入中國的外資啤酒企業中堅持至今的澳洲獅王啤酒正式結束了其在中國將近十年的艱難征途。第一輪外資啤酒的大撤退也宣告謝幕。 華潤全面接盤 9月15日,華潤雪花啤酒公布,收購澳洲獅王啤酒于內地啤酒廠,包括其位于蘇州、常州和無錫的3家啤酒廠,合共51.6萬千升生產能力,代價為7100萬美元,并需要承擔8300萬美元債務。 據公開數字顯示,在過去9年里獅王啤酒公司在中國虧損超過2億澳元(合10億人民幣),僅2003年10月至今年3月間,中國公司虧損就達700萬澳元(合人民幣7000萬)。 已有160多年歷史的獅王啤酒在全球擁有近20家世界一流的啤酒生產企業,資產總值超過175億元人民幣。 1995年,獅王啤酒集團投資建立無錫獅王太湖水啤酒有限公司,合資公司總投資4300萬美元,其中獅王集團控股90%。1997年獅王斥資1.7億美金在蘇州工業園區開始建造全球技術領先的獅王啤酒飲料(蘇州)有限公司。這個生產廠被認為是全球最先進的啤酒生產廠之一,因為其產品曲高和寡,2003年1-8月虧損額超過1億元,名列全省前十家虧損大戶之一。 2003年12月,獅王啤酒公司收購常州華夏釀酒公司70%股份,組建常州獅王華夏釀酒公司,獅王意圖把江蘇版圖連成一塊盡管常州華夏釀酒公司在當地小有聲望,卻不在有價值的第一、第二陣營啤酒之列。 至此,獅王在中國的投資總額超過2億美金,擁有51.6萬千升產能,但獅王啤酒卻未能擠入啤酒企業的第一陣營,其名列全國前十的產能完全沒有帶來相當的效應。 究其原因招商證券朱衛華認為:“獅王啤酒不了解中國市場真正需要什么,中國啤酒市場是中低價位占主流,高檔酒份額不足10%。” 巨額投資、市場開發不夠、產能閑置、在虧損和居高不下的成本壓力下,獅王無奈退出。51.6萬千升的生產能力,江蘇省的特殊地位,對于任何希望在中國啤酒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企業都是致命誘惑。外資啤酒巨頭蜂擁登場。 “AB、英特布魯、三得利、喜力,都先后與獅王談判。”華潤雪花啤酒負責市場的總經理侯孝海告訴記者。 但是,華潤啤酒強有力的整合能力和并購經驗使其最后勝出。“我們的每一次收購,都能保證在2-3年內實現盈利。”華潤啤酒總經理王群說。收購的獅王這3家啤酒廠設于富庶的江蘇省南部,與現有華潤雪花啤酒在浙江省、安徽省及湖北省的啤酒業務比鄰,通過此次收購,其產能達到560萬千升,進一步確定了其第二大啤酒公司的地位,令其穩占中國啤酒市場份額達12%。這對于同樣圖謀華東市場的英特布魯、三得利、喜力等參與者,不能說不是一大憾事。 更大的失落者是獅王。在諸多外資啤酒想方設法進軍中國之際,獅王卻放棄了在中國的大本營。 獅王為何撤退 獅王啤酒遭遇了外資啤酒在中國的第一輪投資熱潮中的所有曲折。 上個世紀 90 年代中期 外資啤酒開始大肆搶灘中國市場,獅王啤酒也在這個時機進入中國市場。 深遠顧問公司董事長杜建君對于外資的第一輪敗陣作了這樣的分析:一是建廠成本過高。洋啤進入中國后,購并中國啤酒企業時都花費了高價,更重要的是,他們基本上都投巨資來改造這些工廠,因此投資成本很高;二是管理成本高,其人工成本比國內高出數倍;三是市場投入大,洋啤市場運作的主要手段就是買斷酒店、大費用搞促銷等,同時在媒體投入巨額廣告,市場促銷費用要比國啤高出10多倍。大投資決定了洋啤酒的高價格。而中國啤酒市場是中低價位占主流,高檔酒份額不足10%。 昂貴的成本讓外資啤酒面對中國市場的惡性價格戰時毫無抵抗之力。僅2000年,華斯啤酒集團被燕啤兼并、嘉士伯將上海的控股權出讓給青島啤酒、英國巴斯啤酒撤資金士佰以及美國亞洲投資集團撤出北京雙合五星啤酒有限公司,這都被看作是正常的事情。 專業人士分析,獅王之所以扭虧無望,是因為其陷進第一輪外資啤酒投資的陷阱沒有及時脫身,在第二輪投資中又沒能把握機會。 第一輪外資投資由于對中國情況的不了解導致成本高昂,第二輪投資中外資啤酒更多是借助資本手段分享企業的成果。 “這次收購獅王,合計花費1.54億美金,51.6萬千升的產能,2300元每千升的收購價格還是符合我們的收購標準的。”華潤啤酒負責市場的經理侯孝海解釋。 啤酒行業在中國屬新興行業,人均年飲用量只有 16 升左右,與歐美啤酒發達國家 100 多升的人均年消費量相差 6 - 7 倍這是絕對的誘惑。外資啤酒一路高歌第二輪進入中國啤酒市場。不過并不是誰都能如愿以償的,如果處理不慎,可能就像獅王一樣無奈地敗下陣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