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滑油,中國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5日 07:51 中國質量報 | |||||||||
潤滑油市場是中國石油行業中最早開放的市場。目前,國內潤滑油的年消費量高達400萬噸,銷售額超過了300億元。中國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消費國。但是,在商機無限的潤滑油市場上,外來品牌占到了高端市場80%的份額,而一些質優價宜的本土品牌因消費者的信任危機而少人問津。 為此,在中國質量報和中國質量新聞網共同舉辦的2004年質量月潤滑油質量研討會上
9月11日,在本報的會議室里,一場主題為“提升潤滑油質量,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潤滑油研討會正在緊張熱烈的氣氛中進行。 研討會上,眾多專家和企業家圍繞著潤滑油的質量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中國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標準化室副主任梁紅第一個發言。她從事潤滑油標準研究和制定10多年時間,對行業標準情況了如指掌。會上,她以占潤滑油總量大概1/2的內燃機油為例,介紹了潤滑油產品的市場情況以及標準制定的特殊性。她認為,標準的制定與國家的經濟現狀有關,目前,中國城鄉差距非常大,所以標準的制定應該按級劃分。石化專家陳國銘教授認為,潤滑油產品的高產量不一定是好事,這說明耗量大、漏油多,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他說:“單靠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不能解決潤滑油在市場上的混亂現象。真的要解決,還是要搞市場準入,即潤滑油產品認證。”陳國銘教授的發言得到了與會其他專家和企業家的共鳴。 產品質量和環保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國家環保總局科技司標準處處長胥樹凡認為,環保就是產品質量延伸的另一條生命線,非常重要。同時,他提出,要真正提高潤滑油產品質量,必須引入一種新的管理模式。潤滑油生產這個大市場,在管理方面,應該將環保、安全、產品、質量要作為一個整體結合起來管理,實行一體化管理,進行系統設計,引進國外的先進管理理念。 假冒偽劣產品是制約行業發展的一大絆腳石,國家質檢總局執法監督司副司長嚴馮敏的發言讓在座的企業吃下一枚定心丸,他說,質檢系統會從加強執法打假,建立起從上到下的聯動機制入手,將一些假冒偽劣擋在潤滑油的銷售之外,讓消費者用上放心油。 “我覺得‘中國制造’應該是質優價宜,應該成為消費者的最佳選擇。而質量認可是一個大的環境,需要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學會、企業和消費者共同維護,所以我們希望‘統一’能和有能力的潤滑油廠商共同打造中國制造這種觀念,我們希望有中國制造字樣的潤滑油應該是好的產品,應該和美孚、BP、殼牌是一樣的。”比起其他專家心平氣和的講話,北京統一石化公司總經理李嘉鏗鏘激昂的發言更像一場精彩的演講。 緊接著,他用電腦投影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了統一石化公司以及整個潤滑油行業的現狀,包括進口品牌的來勢洶洶,國內產品高端市場的不足,老百姓對潤滑油產品認識的缺乏以及國產品牌的信任危機。為了能早日解決這些問題,李嘉倡議由國家質檢總局和中國質量協會牽頭,聯合中國骨干潤滑油企業,各大有影響力的媒體共同發起“潤滑油、中國造”活動,向大眾灌輸選用優質、環保潤滑油的觀念。 中國質量協會秘書長馬林對李嘉的倡導做出了回應,她坦言自己是潤滑劑的外行人,但精通質量管理的她仍然為提升潤滑油質量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議。梁紅(中國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標準化室副主任)標準制定按級劃分 目前,中國已經成了潤滑油的第二大消費國,年消費量大概400萬噸,生產企業大概有約4000家,因為行業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所以這個數字很難確切地統計。 近十幾年來,經過了好幾輪的整合,競爭也非常激烈,現在品牌也相對集中,但市場上的混亂還是沒有得到根本的遏制,之所以形成這樣的局面,其中也有些內在因素。 拿占潤滑油總量大概1/2的內燃機油來作例子。事實上,除了內燃機油以外,工業潤滑油和工藝用油都統稱潤滑油,但只有內燃機油是要進入超市的,和消費者聯系也更加緊密些。同時,這個產品的特殊性包括多個方面。 首先是從技術上來說,產品開發和評價的技術性非常強,包括基礎油的選擇,各種功能添加劑以及它的研發研制等等,另外,還有它的評定技術和模擬實驗技術。這些技術相當復雜,一個產品要通過這樣全套的技術評定,可能需要幾十萬元甚至幾百萬元人民幣。 另外,從標準來說,一個產品如果要達到標準,一般是通過它的使用性能來評定,評價費用也相當昂貴。這是一個方面,另外我們要達到同一個標準可能需要不同的配方,因為在開發過程中技術發展非常快,反映在標準中的一些添加劑含量的指標沒有辦法統一制定,這是標準的一個特殊性。簡單來說,平時容易做的指標不宜把它限定死,真正表現性能的項目又非常費時,費用也非常高,平時沒辦法去做,這就給了造假者可乘之機。 還有一個特點是,潤滑油的生產過程相對比較簡單,它是一個物理的調和過程,又不需要高溫高壓嚴格控制的過程,所以一些小廠遍地都是。 所以這幾個方面的特殊性決定了現在市場的這個狀況,存在的問題有這么幾個方面,有部分企業沒有相應的生產設備和檢測手段,為了降低成本不惜采用劣質材料,最近我們也發現從基礎油的角度不規范的東西越來越多,最近石油漲價很厲害,一些小企業為了生存不按照規定要求加入添加劑,還有些是以次充好。從質量監測情況看,國家檢測中心在2003年10月到12月進行了監督抽查,總體的合格率只有47%。這僅僅是理化指標,還不包括性能指標,由此可以看出市場上油品的整體質量水平很低,除了國家抽查以外,地方監督部門的打假抽查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經費不足,檢測手段比較落后,能夠檢測的只是部分項目。 內燃機油的標準是改革開放以后自上世紀80年代初按照美國的標準體系來制訂的,標準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體現,我感覺要跟國家的實際情況來定。那么內燃機油是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而發展的,汽車工業的發展也體現中國經濟的發展,我們看到的這個特點是,地區和城鄉有很大的不平衡,我們的市場是高中低檔共存的市場,所以從內燃機油來說,它也必然是這樣。最高檔的油現在在市場上也有相當的需求了,但是現在從農用發動機油這一塊,我們又不得不回過頭來訂一個比較低的標準。所以說,我們的標準制定應該按級劃分。馬林(中國質量協會秘書長)市場競爭有利優勝劣汰 剛剛聽了幾位專家和企業家的介紹,覺得潤滑油質量問題確實很重要,一個是它的涉及面很廣,銷售額達到300億元,另一個就是控制起來難度很大,市場上質量問題也比較嚴重,確實需要提高產品質量。那么,怎樣提高潤滑油質量呢,幾位專家和企業家的意見都非常好。現在,從外行的角度,也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我認為要提高潤滑油產品質量還是要開放市場,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開放市場,國外的品牌進來了,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了。通過競爭優勝劣汰,這也是形成中國品牌的基本保證。 著名美國營銷專家科特勒說過一句話———市場通過激烈的競爭之后,最后形成了前三名,分別是第一家、第二家、第三家。第一家占到市場的50%,第二家占到第一家的50%,第三家占到第二家的50%。其他的零零碎碎的還存在一些,但是排不上名次了。通過競爭可以起到規范市場的作用,所以我們不要怕競爭。 提升產品質量與標準的制定也有很大的關系,經濟全球化之后,大家都在一個市場上,標準的制定必須與國際接軌。但是,在標準的制定過程中,要強調一下中國的使用環境。拿汽車行業舉例說,在北歐冰雪比較多,底盤容易腐蝕,對防腐的要求比較高,而南方比較熱,對空調的要求比較高,所以考慮使用環境非常重要。 另外,我也認為產品認證和市場準入非常重要,顧客在對潤滑油質量沒有判斷能力的時候,可以借助產品認證和市場準入為他們提供保護。 談到品牌的問題,現在國外的品牌進來了,國外的產品和國內的質量差距不大,但是品牌差距還是很大,品牌不是說靠廣告打出來的,它是一種信譽的積累。BP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統一只有11年的歷史。所以差距是有的,我們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把它縮小。 從質量管理來說,產品的發展趨勢是從重視內部質量到外部質量,內部質量就是企業的內部技術標準,也就是產品的理化指標,現在強調的是,注重內部質量的同時更加注重外部質量,也就是從性能上提高顧客對產品的滿意度。一方面是提高產品的質量水平、潤滑油的級別;另一方面要提高產品質量的穩定性,達到真正的高質量。李嘉(北京統一石化公司總經理)中國制造等于質優價宜 國內有很多像長城、昆侖這樣非常知名的潤滑油品牌,但是中國的消費者對國內潤滑油品牌是不信任,尤其是高檔產品。我們一直努力地想做高檔產品卻做不上去,事實上,我們的產品質量好,價格也很便宜。我想,這里面的原因是中國的潤滑油企業制造的產品級別太低。而消費者并不清楚級別,他用了國外的產品,也用了統一的產品,覺得前者好,事實上,他用的統一產品比國外的產品低3個級別。 市場競爭無序,產品質量提高緩慢,造成了消費者對于國產潤滑油品牌的信任危機,這對于中國制造也是一個危機。 我覺得中國制造可以等于質優價宜,也應該成為消費者的最佳選擇。而質量認可是一個大的環境,需要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學會、企業和消費者共同維護,所以我們希望統一能和有能力的潤滑油廠商共同打造中國制造這種觀念,我們希望有中國制造字樣的潤滑油應該是好的產品,應該和美孚、BP、殼牌是一樣的。陳國銘(三星認證公司教授)市場準入治理市場混亂 中國的潤滑油市場比以前有所進步,但事實上,高產量背后的情況并不樂觀。我們潤滑油的比例與機械比例是不相當的。我們現在的潤滑油產量在全世界居第二,美國第一,但美國的汽車量大,我國潤滑油耗量大的這個事實說明:我國潤滑油質量低,或機械漏油比較多。質量低,耗油量就大;檔次低,機械質量就不好,機械漏油就比較多。 近年來,不少生產潤滑油的企業通過了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但在認證審核中卻發現很多問題,比如專業知識的局限問題。由于對潤滑油的不了解,有很多潤滑油廠家隨便做個潤滑油理化指標,有些廠甚至不愿加大成本,做個簡單的實驗就出去了。這些都不能代表潤滑油的實際質量,這也說明了這一套系統還不完善。 光靠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還不能全部解決潤滑油產品質量問題。我一直以來有一個想法———可以搞一個潤滑油質量認證,但一個公司搞不行,必須是全國性的一個潤滑油產品認證。產品認證不光是對生產體系進行認可,同時產品也要經過一系列認可,這個認證中心一旦對你的產品認證的話,它就要負連帶責任。如果潤滑油產品不達標,賣到社會損壞車,認證中心就要負責。 潤滑油的現狀是一個問題,但單靠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不能解決潤滑油在市場上的混亂現象。真的要解決,還是要搞市場準入,即潤滑油產品認證,可能需要一番工作。其次,潤滑油技術比較復雜,有些在理化指標上都是合格的,完全一樣,但在使用上就不一樣了。建立潤滑油市場準入制度,不但要搞體系認證,還要堅持產品認證,那么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張華(長城潤滑油公司副總工程師)打造潤滑油百年品牌 我們在歷次的質量檢驗當中,都保持著全面的質量合格,這也是一個非常突出的成績。作為國內的大型潤滑油生產企業,我們非常注意產品質量對品牌的影響。因為我們希望能打造一個百年的品牌,能夠為“中國制造”增添光彩。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使中國潤滑油真正在市場上樹立形象,讓消費者真正認知,尤其是在高端市場上有很好的發展。 標準只是一方面,它起到的作用只是一部分。我覺得當前最重要的是,如何規范市場,怎樣控制那些假冒偽劣產品不在市場上流行,讓市場上所有的企業都認真嚴格地執行標準。 作者:本報記者 劉伊婷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