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產業配套集群質量總體攀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6日 08:26 中國質量報 | |||||||||
目前,跨國公司在華本地化發展正進入新的時期,其新特點值得各方關注。本地化作為其獲取經營利益最大化的戰略策略組成部分,表現出了多種發展模式。 在日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研究院舉辦的“跨國公司本地化問題研討會”上,多位專家在研討中表示,跨國公司在全球化的過程中,積極推動本地區生產帶來的一個積極變化就是產品生產的配套產業總體質量不斷上升。商務部外資司司長胡景巖分析認為,跨國公司的
一是人員本地化方面,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本地化趨勢明顯。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仍是吸引跨國投資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藍領一線工人與歐美的工資成本比約為1∶40,科技人員成本比約為1∶10,與東南亞和港澳地區的差距略小一些?鐕驹谶M入我國的整個經營中,生產一線工人的本地化做法基本相同,而目前其競爭已體現在管理上和技術人員的整合中。當前,改革開放初期一些跨國公司工廠里有幾十名外方管理人員的現象正在減少,外資研發中心的中國人才已占有很大比重,跨國公司中國區總裁中的本地人也在增加。在獲得較大經營管理成本下降的同時,中國本地人才的優秀也越來越多地得到跨國公司的認可和有效利用,這也促使人員本地化趨勢呈現持續發展之勢。 二是技術本地化程度不斷加深。中國市場與世界市場日益形成有機整體,跨國公司如果在中國市場上拿不出最好的技術,競爭就可能失利。如目前在中國汽車市場上,跨國公司不斷推出新車型,過去那種進口一種老車型,多年不變照樣可賺錢的現象已一去不復返;中國市場上的手機款式推陳出新亦是引領世界潮流。產品的不斷創新必然帶來技術的向本地轉移,中國作為“世界制造工廠”,生產基地的存在也必然帶進相應的技術研發。近兩三年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在中國增長非?,目前已超過600個,而應用技術的研發也正逐漸帶動更深入的基礎技術研究的開展。目前中國政府對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亦持支持鼓勵態度。 三是生產配套的本地化日益突出。改革開放初期外國投資制造業以在華組裝為主的生產模式正在發生改變。不管是珠三角還是長三角,從一般的輕工、紡織、服裝、食品領域到較高端領域的IT領域,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很多產業產品正在逐漸形成產業配套集群,從原材料到零部件的諸多上下游產業,正在逐步形成本地化產業系列。中國原材料及相關工業生產水平、工藝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是這種配套成為可能的重要條件,而這些極具競爭力的本地化配套的發展,又使跨國公司在華生產的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絕對競爭力不斷提高。目前,在中國出口產品中,外商投資企業的產品已占57%,而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出口中,外資企業已分別占到84%和70%。胡景巖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這種配套本地化還蘊藏著很大潛力,如跨國公司如何與西部資源相結合、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將煥發出的新的產業機遇等,都將使跨國公司在華的生產配套本地化發展進一步深入。 商務部臺港澳司司長王遼平同時也指出,目前跨國公司在華本地化過程中,也可能將面臨現有人才不足的問題。由于其發展速度非?,本地化的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供給是一個問題。同時,港澳公司的生產控制核心部分如管理、銷售、研發方面在內地的發展,今后也可能帶來港澳服務業的空心化,其發展趨勢值得關注。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張漢林教授說,本土化是跨國公司全球化的一個必然產物,對于投資母國來說,跨國公司本土化是國際化和全球化的組成部分,但是對東道國而言本土化可能又是一個充滿各種機會和挑戰的過程。一般來說,東道國政府有一種愿望去推動本土化。在越來越充分競爭市場背景下,中國政府和研究機構等應對跨國公司本土化發展趨勢及相關影響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在政策制定以及為國內企業提供服務等方面體現出更全面最大國家收益。 作者:李道佳 于海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