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噱頭:國內旅游業生存方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5日 07:34 中國質量報 | |||||||||
旅游經濟是注意力經濟,注意力經濟通過市場的興奮點來吸引眼球。著名的旅游策劃專家劉漢洪曾說,給現代旅游業裝上策劃的馬達,既是旅游業自身發展規律的特殊要求,又是新經濟時代產業競爭的必然選擇。市面上多如牛毛的策劃充分表明,國內旅游業已經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如果僅僅是從數量上講,國內旅游業的包裝能力相比其發展水平甚至已算超前。
果真如此嗎?有人士指出,絕大多數的策劃背后是并不豐富的旅游產品、過于平庸的廣告以及過度的炒作,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些旅游機構販賣的只是一種“噱頭”,而非高水平的、經典的策劃,也不是名副其實的旅游產品。所以從質量上講,國內的旅游業并不真的善于包裝自己。販賣噱頭成了國內旅游業的一種獨特的生存方式。 進入夏季以來,各旅行社紛紛賣力推銷自己的產品,一場營銷大戰也就此燃起。“高考狀元”、水上婚禮、有關新舊機場的“辭舊迎新”之旅相繼登場,雖然這些五花八門的噱頭后面不乏新意,但卻掩蓋了其本來面目和生命力。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急于以旅游招徠生意的各個地區、景區。據報道,去年馬王堆主人辛追有“后裔”的說法曾經引起了一陣騷動,這最后被證明是一個商業噱頭。而每年“七一”必會登場的紅色旅游景點中,像井岡山一樣名副其實的并不多,不少地區只是借紅色旅游來吸引游客。 但結果如何呢?馬王堆對于人們來說是神秘而又充滿誘惑的,其歷史就是最好的宣傳,但是現在給人們印象更深的是辛追,而不是馬王堆。事后亦沒有人將長沙當作真正的紅色旅游基地,長沙反而失去了其原本的特色。正是噱頭,掩蓋了一個地方的“本色”以及“深度”。而這些所謂的“策劃”,最終大多銷聲匿跡,而并未在人們的記憶里留下什么。 經營者熱衷于搞這些“噱頭”,因為這些噱頭往往只是一個虛的概念,不需要更多的成本,有時根本就無需追加投入。但是要開辟新的線路,新的景點,新的活動,旅行社則要投入數十倍、百倍于此的資金。而這樣做的結果,也不過是為同行提供了克隆的樣板,也許在成本尚未收回之前,報價就已經開始跳水了。因此東南亞這個相當美麗而富有風情的地方,從開放到今天并沒有實質性的增加,人們的印象中最為深刻的是零團費。 而另一方面,旅行社的采購能力也制約了對旅游深度的開掘。在歐洲游開放之前,中國國家旅游局批準的中國公民自費旅游目的地國家有68個,已就中國旅游團旅游簽證及相關事宜簽署諒解備忘錄的有53個,但旅行社出現在報紙廣告上的出境游線路所涉及的國家不過十幾個。 業內人士指出,任何行業的宣傳推廣,不能不靠“噱頭”,但過分依賴“噱頭”,漠視質量和服務,就會顯得本末倒置。策劃人劉漢洪指出,旅游是現代社會的興奮劑。在這個物質產品過剩和精神產品短缺同時存在的時代,旅游除了是小康社會、小康生活的重要標志之外,更是制造快樂的產業,制造精神產品的產業。但是目前旅游業的發展顯示,對于利潤的追逐以及受自身能力的限制,旅游業的功能正在受到制約,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不完整的世界。 噱頭是沒有生命力的,在它的短暫吸引力消失之后,旅行社又將陷入價格戰。而更有業內人士指出,令旅行社失去大量客源的自助游、自駕車游的興起正是越來越成熟的游客們對這種現狀的反抗,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旅行社是自己引狼入室的。 作者:宗文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