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市場 > 正文
 
《福布斯》:美國頂尖富豪與因紐特人一樣快樂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7日 11:21 青年參考

  美國最富有400人的平均快樂指數為5.8,而無家可歸露宿街頭者的平均指數為2.9。

  如果讓你從1到7選出一個數字,1代表“對我的生活根本不滿意”,7代表“完全滿意”,那么毫不奇怪被《福布斯》雜志列為美國最富有400人的平均快樂指數為5.8,而無家可歸露宿街頭者的平均指數為2.9。

中行抵債資產網上營銷 斗三國與眾將一拚高下
雅典猜猜猜千元懸賞 大型休閑游戲燃燒戰車

  一般說來,風餐露宿的人不可能擁有燭光晚宴和綾羅綢緞,也不可能享受揮金如土的感覺。

  但不要這么快就妄下結論。在過去20年間斷斷續續的調查中人們發現,居住在寒冷的北格陵蘭島的因紐特人的快樂指數也是5.8。此外還有肯尼亞的游牧民族馬賽人,他們生活在簡陋骯臟的草棚內,沒有電也沒有自來水,而快樂指數同樣為5.8。而生活在加爾各答貧民窟的人們,對他們來說經濟的一星半點改善都似乎具有重大意義,而他們的快樂指數也達到了4.6。

  錢能買到快樂嗎?特別是當一個國家以國內生產總值(GDP)衡量的國家財富增長時,公民的整體快樂水平是否也會上升呢?憑直覺,你可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的。畢竟傳統經濟理論顯示,收入的增加可以讓人們滿足更多需求,而得到滿足的需求,甚至欲望越多,就會感覺越快樂。而且有錢就可以有更多選擇。用10美元你可以去買牛排或者熱狗,而如果只有1美元,那么你只能指望冰箱里還有些開胃的小咸菜。經濟學家曾說,人們的選擇余地越大,快樂程度越高。

  但是在心理學家眼中,事情要復雜得多。美國伊利諾伊州大學香檳城校區的心理學教授艾德·比納和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的馬丁·塞利格曼深入分析了150份有關財富和快樂的研究報告,他們認為將經濟指標看作幸福的近似值顯然缺乏說服力。該報告即將在《公共利益心理學》刊物上發表。

  研究顯示,在很多國家,盡管過去10年間經濟產值大幅增長,但人們對生活的滿意程度卻沒有明顯改善,抑郁和不信任的程度反而有所增加。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當經濟的改善滿足了基本的食宿需求、讓一個無家可歸的人獲得一份門衛的工作時,收入的確是衡量幸福的標尺。但這150份調查顯示,隨著財富的不斷增長,額外的收入將不再帶來多少額外的快樂。相反,快樂是來自良好的人際關系、愉快的工作氛圍、自我滿足感、對生命意義的感受、以及對社會活動的參與。

  比納和塞利格曼總結道,經濟興旺不足以作為衡量幸福的標準,一方面是因為拜金主義會對幸福感造成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沒有奢華的生活人們也同樣可以感受快樂。

  更有趣的是,發現金錢與快樂同步變化的研究通常苦于無法解釋其中的因果關系,即通常所說的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認為自己現在很快樂的人,多年以后賺的錢往往比當年自稱不快樂的人更多。這說明幸福感可以使生產能力、創造性和其他導致收入增加的特長不斷提高,而并非(或不只是)收入的提高帶來更多快樂。對自身狀態滿意的人也更容易結婚,并保持穩定和健康的生活狀態,而這一切都可以增加人們的快樂感。錢或許不能買來快樂,但快樂可以生錢。

  政府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乍一看似乎是提升公民快樂感的明顯途徑。經濟學家屢屢發現,總體上GDP水平越高人們的快樂程度越高。這似乎為“錢能買到快樂”的觀點提供了佐證,然而它忽視了一件事情。富余的國家往往是民主國家,尊重人權,有公平的法律體系、完善的醫療保健制度以及高效廉潔的政府。所有這一切都是幸福的源泉。當你考慮到這些變量時,收入本身對快樂的影響就很微不足道了。

  看看全球最富有的幾個國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人均GDP已經增長兩倍,而人們對生活的滿足感(通過“你對生活的滿意程度怎樣?”的調查得出)卻幾乎沒變。日本自1958年以來人均GDP驚人增長,而國民的快樂感卻一直維持原狀。鹿特丹伊拉斯莫斯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魯特·維恩霍文在對西歐的研究中也得出同樣結論。一個原因可能是,經濟增長導致欲望膨脹。奢華的生活越來越顯得平常無奇,因此抵消了經濟增長帶來的心理滿足。

  如果心理學家在政府的經濟班底中也能有一席之地,那么他們一定會指出,一旦某個國家達到一定的繁榮水平,經濟的進一步增長并不能換取更多快樂。相反,維恩霍文教授說,提升公民的幸福感需要減少對經濟增長的投資,增加促進自由、民主、信任和公眾安全的政策舉措。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快樂指數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千張即時奧運圖片報道
北航招生丑聞
機動車負全責遭質疑
奧運場館瘦身風波
北京地鐵美食全攻略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購房租房經歷征文
話題-上海與城市榜樣
余秋雨絕唱:借我一生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