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市場 > 正文
 
冷靜選購數碼相機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3日 07:07 中國質量報

  數碼相機已經成為許多家庭的必備產品。但是,以像素決定數碼相機好壞的時代已經過去。在像素、變焦技術趨同的今天,到底哪些才是今年選購數碼相機的衡量標準?又有哪些數碼相機才是真正適合家用消費呢?不看像素看畫質

  今年的市場上,用戶對像素已經不再那么較勁了,因為大家都知道,300萬像素或400萬像素沒什么太多檔次或質的區別———都已經足夠應用于家用數碼相機了。

中行新上網抵債資產 理想系列寫字樓熱租中
無線精彩 無線雅典 大型休閑游戲燃燒戰車

  真正的行家們則早就對此不以為然了,而選擇指標看什么呢?首先看色彩還原是否真實。每一款機器都有自己的色彩取向,如果要對它們進行準確判斷,就必須通過實際的拍攝來進行展示。照片清晰度、畫質細膩程度、色彩飽和度以及層次感等,都可用來判斷成像的質量。另外,對拍攝環境的適應性,也是評判相機好壞的重要標準。

  其次看色彩。色彩還原度,決定了照片是否能真實地反映被照物體的色彩。

  日系數碼相機往往在色彩方面有自己的偏差喜好,一般在紅綠色方面比較夸張一些,以突出艷麗的色彩表現。柯達則做出了最接近真實的選擇。值得一提的是,國產品牌也已有了不俗的表現。最近在《CHIP》、《人民攝影報》等媒體屢獲“推薦獎”的愛國者DC-P710,其色彩還原度也非常高。據了解,在權威評測媒體《CHIP》的橫向評測中,愛國者在同類產品的橫向對比中也是色彩還原度最高。長焦成為潮流

  在像素這個指標越來越被消費者淡化的今天,數碼相機的光學變焦能力更加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擁有大變焦、大廣角、高畫質的“準專業”數碼相機,已被多方人士認為將成為家用數碼相機發展的一種潮流。但認為變焦范圍越大越好,也是不對的。

  超大變焦的鏡頭很容易在廣角端產生桶形變形,同時在長焦端產生枕形變形。雖然鏡頭變形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好的鏡頭會將變形控制在一個合理范圍內。理論上,變焦倍數越大,鏡頭也越容易產生形變。當然,很多廠家為此做了不少努力,如通常會在鏡頭里加入非球面鏡片來預防這種變形的產生。對于色散,廠家常使用防色散鏡片來避免,如松下最新的FZ10和愛國者的P710。對鏡頭整體素質而言,變焦范圍越大,鏡頭的質量也越差。

  “準專業”數碼相機通常都具有8~10倍變焦、手動功能、外形具有專業氣質等特點。其中國外品牌的產品價格大多在4000元至6000元之間,優選機型有柯達6490、富士S7000、佳能G5、美能達A1、尼康5700、奧林巴斯5060和索尼F717等,以及具有大變焦功能、中檔價位的愛國者DC-P710。這些產品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消費類數碼相機在長焦端方面的嚴重不足,達到了以往只能在單反相機上通過更換鏡頭才能達到的300mm以上的焦距范圍。手動調節是關鍵

  長焦產品之所以能被多方認可,專業優勢自然是不必細說,但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操作上的便利,則是促使更多消費者選擇長焦產品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雖說如今的相機,自動拍攝的功能是越來越強了,但由于拍攝環境、拍攝對象的情況是千變萬化的,因此一個對攝影有一定要求的用戶是不會滿足于自動模式的拍攝的。這就需要相機具有手動調節的能力,讓用戶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來調節光圈、快門、ISO、曝光補償、15種模式選擇等參數,以取得最佳的拍攝效果。3000元為心理底線

  現在,多數消費者對于數碼相機的購買已經非常理性了,在購買前通常會定一個“心理價位”。他們往往是先拿出預算,看購買的大概是什么價位的產品,然后再在同檔次的產品中進行選擇。從當前主力家庭消費人群的購買選擇來看,2000~3000元左右的產品是市場上的絕對消費主流。3000元更是消費者選擇的一個心理底線。目前,多數國外廠商普通家用相機的產品都開始降至這個區域,向這個心理底線價位靠攏。若想讓消費者更樂于接受其產品,那么就是已具有多重誘惑力的產品穿破3000元的底線再向下一點。

  作者:馬永峰

  (來源:本站原創)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亞洲杯精彩視頻集錦
球迷關注亞洲杯決賽
雅典奧運FLASH演示
趙薇鄒雪糾紛
廣州新白云機場圖片集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健康玩家健康游戲征文
話題-上海與城市榜樣
可愛淘《狼的誘惑》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