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市場 > 正文
 
老百姓眼中的中日關系 中方高管看日資企業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2日 08:15 外灘畫報

  外灘記者 吳敏杰/報道

  企業的魅力最重要

  康立

中行新上網抵債資產 理想系列寫字樓熱租中
無線精彩 無線雅典 大型休閑游戲燃燒戰車

  東莞一家日本獨資企業的生產本部部長

  在日企工作了10年

  對我來說,日企的魅力并非可觀的收入,而是日本人的經營理念:通過不斷的變革和創造,為顧客提供卓越的價值,并以此來規范企業運營的價值觀、態度趨向、信念和行為準則。在日本人眼里,企業的魅力最為重要。

  首先,企業的價值觀不以銷售金額和利潤為主導,而是定位在客戶的評價上。讓客戶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可取代并充滿魅力的公司”,是企業的主要發展目標。只有這樣,企業才能避免為獲取目前的利益而失去永續的發展。

  其次,企業主重視自主產權的產品開發、設計與制造能力。

  第三,不斷增加企業對員工的魅力也十分重要。在日本企業里,你會真正理解“以人為本”的概念,企業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員工的人格和尊嚴,而且要努力營造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圍。企業經營者非常重視員工的“自我實現”滿足感,大力提倡個人同公司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在企業的管理模式上,日本人非常重視企業的團隊精神,高度重視過程管理,并將持續改進看作是企業發展的生命力。

  就拿團隊精神來講,日本文化中固有的“求同排異”意識,形成了大多數日本人的從眾心理,這對建立企業團隊精神有很大幫助。即使在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從業人員也都能自覺地按照慣例行事。

  而對于在日企工作的中方人員來說,要想在日企順利工作和發展,除了必須具備足夠的業務能力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而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是個人的誠信度,也就是說對待工作及同事要誠實、可信。

  我認為持續改進、精益生產是最值得中國企業借鑒的地方。在日企,持續改進的思維方式貫穿了所有的業務。任何一項業務在任何時候都有要改進的課題,日本人稱之為“問題意識”。企業認為沒有問題意識的員工是不稱職的。任何一項業務與一年前相比若沒有變化就被斷定為危險狀態,日企就是通過日常的不斷改善來達到精益生產的目的——提高效率、改善品質、減少浪費。

  認真得可怕的日本人

  吳麗

  在一家日企任高級翻譯與營業擔當

  與日本人打交道歷史:10年

  我覺得,日本人工作一絲不茍,兢兢業業,但也很在乎在別人眼中的印象,讓人覺得活得很累。

  在日本企業里,無論是普通職員,還是高層主管,“認真”二字永遠都不敢丟在腦后。與歐美企管人員只看結果不同的是,日本企管人員很看重過程。在他們看來,只有控制好工作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才能將問題杜絕于未然,保障加快進程,達到滿意結果并減少浪費。

  可能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在日本企業里很容易產生對中方職員的工作能力不信任,大事小事都不能放手的誤會。當然,同是日企,公司氣氛也會因企業文化和主管的方針、意識不同而有很大差別。

  但總的來看,日企各級主管的管理方式大致可分為命令式和說服教育式兩大類。命令式的日本人總會說:“沒有做不到的事。”不論你的理由有多充分,如果不先做做看就說“不可能”是絕對行不通的。至于說服教育式,其實也是要求你去執行。日本人的說服力很強,無論如何他們都會講到你說“我明白了”,才肯罷休。

  不過,日本人說話很謹慎,很講究禮儀和舉止,措辭也很得體。日本人之所以這樣,也有很看重自己在別人眼中印象的因素,所以你常常會覺得日本人活得累。

  盡管這樣,在中國的日本企業里,日本人很有優越感,不少人瞧不起中國人。在交往中你多多少少都能感覺到這一點。

  在中國的日本人,最擔心的是中國的治安狀況。初來中國的日本人平時都很緊張,總擔心自己的東西被別人偷走。另外讓日本人不習慣的是中國的交通狀況,在和日本人同車時,你經常會聽到他們對有些中國人無視交通信號、超車等現象發牢騷。

  當然,中國也有很多讓日本人感興趣東西,如中國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也許同是亞洲人的緣故吧,比起歐美人,日本人更容易與中國人產生同感和共鳴。就拿中國的“八仙過!鄙裨拏髡f來講,在日本則有“七福神”之說。日本人對此的解釋是,中國的“八仙”在東渡日本時,其中一位不慎掉到海里。每每談起那落水之仙,日本人無不扼腕痛惜。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中日關系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亞洲杯精彩視頻集錦
球迷關注亞洲杯決賽
雅典奧運FLASH演示
趙薇鄒雪糾紛
廣州新白云機場圖片集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健康玩家健康游戲征文
話題-上海與城市榜樣
可愛淘《狼的誘惑》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