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市場 > 正文
 
什么叫“第一時間”?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6日 08:58 中國質量報

  許多人喜歡把“第一時間”掛在嘴邊———無論是采訪、出警、搶險或者政務公開……只要一提“我是在第一時間如何如何的”,頓時神氣活現,如同搶到了頭牌。然而,和從前一樣,當某個流行用語達到全民皆說的地步,它的真實含義恐怕就要打點兒折扣了。

  如果較真兒,該給“第一時間”下個怎樣的定義呢?它究竟指的是和緊急事件同步發生?還是強調第一目擊的人和時間段?這個問題還是留待學術界確認吧。不過,按咱老百姓
周旋于幾個男人間的她 斗三國與眾將一拚高下
無線精彩 無線雅典 走入香港夢想之都
的通俗說法,“第一時間”應該是指當緊急事件突發時,有關人員將會以最快速度、在最短時間內趕至現場,并且做到當場拍板,解決問題。“第一時間”沒有專利,致使不少行業都試圖搭上這列名詞的“快車”。大約在去年,報紙上披露一則趣聞:南方某地民居不慎失火,救火車及時趕到現場,卻發現車上沒有裝水!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其性質已經不再是“趣聞”,而與瀆職掛了鉤。盡管事后當事人做出各種解釋,但當消防隊員和群眾一起目睹大火熊熊燃燒時,試問這種“第一時間”管個屁用?現實中,跟救火車沒水相似的蠢事真不少,每遇天災人禍,即便在“第一時間”內趕到“第一現場”,由于缺乏應對措施,有些官員和部門只能是瞪著兩眼發呆,在現場慌作一團,最后只好來它個“第一現眼”。所以我理解,這個“第一時間”實際上應含括一整套應急機制———預警、處置、防擴散和善后處理等等舉措。近幾年國內發生過多起突發性災難,盡管得到平息,但所付出的代價巨大。這證明了我們的應急機制遠不夠漂亮,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漏洞。今年,北京7月10日突遭暴雨,造成全城交通癱瘓,盡管有關方面也啟動了應急機制,但效果呢?反正該淹的淹了,該堵的堵了。經過這場尷尬,有關方面再提“第一時間”的聲音似乎越來越低了。可見缺乏責任感和充足準備,沒有一支拉出來敢拼敢打的隊伍,最好先不要急于學舌。起碼,要做到救護車里有藥,救火車里有水。

  身處速度時代,應學會冷靜思考。中國武功向來講究“后發制人”,尤其是需要做出重大結論時,對爭取“第一時間”的提法更要慎重考慮,我認為,只要不是救火救人,能少用還是少用。省得忙中出錯,在“第一時間”惹了麻煩,卻要等到“第二時間”檢討,在“第三時間”里擦屁股。寫到這兒,再講幾句題外話。就本職工作而言,我深知“第一時間”的厲害,當記者的,有時僅僅晚一分鐘,你的新聞就不免有了“餿味兒”。可是,從前不講究這個。記得上世紀80年代初,我趕赴南疆采訪戰事,弄到一條獨家新聞,連夜趕寫成通訊。凌晨時請示領導,是否可以發個傳真回去?隔著幾千里地,只聽那邊總編打著哈欠說:發傳真?多貴啊?還是回來再說吧。如今還這么辦報,非讓市場除了名不成。

  名詞不是時髦的消費品,更不能成為一次性用品。現在,已經形成一種風氣:每逢一個新詞出世,無論企業還是機關,立刻效仿和誦讀,并迅即寫入相關條文,直至把大伙兒念暈了算。因而有的“企業文化”或“行業規定”,簡直相當于新名詞的集散地。我以為,敢用“第一時間”者,必須具備以下素質———鷹的慧眼、鹿的速度和虎的威力,沒這三樣能耐,我勸諸位還是免開尊口。

  作者:林 鳴

  (來源:本站原創)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亞洲杯精彩視頻集錦
中國互聯網統計報告
饒穎狀告趙忠祥案開庭
趙薇鄒雪糾紛
范堡羅航展 北京樓市
手機游戲終極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戲征文
環青海湖自行車賽
《誰是刀郎》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