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與代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6日 08:02 中國質量報 | |||||||||
有一位公司的經理對克勞士比中國學院院長楊鋼說過這樣一件事:他們的員工餐廳本來是用餐票的,現在改為用IC卡了。在用卡以前,員工們一般到月底都有余額,尤其是女員工,可節省10元左右呢。員工們也認為刷卡方便。似乎皆大歡喜,可使用者總有說不出的煩惱。因為往往還在月中,他們在買飯時就被很尷尬地告知“沒錢了”。 問題出在哪兒呢?是員工的錢不夠嗎?是餐廳的讀卡設備有差錯嗎?都不是。我們都
克勞士比說,質量是免費的。只要我們按已達成的要求去做,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才是成本的真諦。而常規的成本中卻包含并認可了返工、報廢、保修、庫存和變更等不增值的活動,反而掩蓋了真正的成本。第一次沒做對,勢必要修修補補,做第二次、第三次。這些都是額外的浪費,是“不符合要求的代價”(PONC)。統計表明,在制造業,這種代價高達銷售額的20%~25%,而服務業則高達30%~40%!我們處在利潤干涸的年代,原料在上漲,而市場價格卻在降,兩頭擠壓,企業基本上只有很小的生存空間了;加上許多行業的進入門檻又低,競爭趨于惡化,更加讓我們對存在的巨額浪費瞠目結舌!如果你在服裝生產線上,把工人扔掉的布頭的統計數字或指數用“溯源法”折返回去,用實物醒目地貼在墻上:1塊布頭+1塊布頭=1件內衣,1塊布頭+1件內衣=1件襯衣……這不是在教員工們數錢嗎?……如果你在電子產品生產線上,你把墻上的缺陷率、什么什么率換成一目了然的實物或錢,比如,1個零件+1個配件=1個微型收錄音機,1個配件+1個微型收錄音機+1個隨身聽……這不是在教員工們了解代價的含義嗎? 一旦我們認識到PONC,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到識別和確認要求、了解和改進過程上,從而設定有效的目標以符合已達成的要求。因為要求和過程越清楚,越有可能把事情做“對”;要求和過程越明確,才越有可能“第一次”就做對。否則,做得越多,代價越大;做得越累,成本越高。這正是“缺陷預防”的態度,也正是“零缺陷”管理的心態。因此,管理者的職責就是要用代價/PONC這種管理的語言、質量管理的語言教育每一個人,上下達成共識,使用共同的語言。如是,方可使質量成為獲利的“最后的機會”,成為“一顆貨真價實的搖錢樹”! 如果你只想到要派幾名成本會計去外面學習幾天,回來后就想用別人的模式和資料建立自己的“質量成本”制度,然后品著咖啡,靜待下面的“成本”自動地削減殆盡。那么,你等到的只能是基層的試探的電話、“潤色”過的數字以及狡黠的笑容。畢竟,“P”即利潤,削減代價(Price)就是利潤(Profit)。 郵購咨詢電話:(010)84887233 作者:佚名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