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市場 > 杜邦特富龍不粘鍋事件 > 正文
 
我們生活中的“毒藥”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8日 14:52 深圳商報

  【本報綜合報道】杜邦特富龍不粘鍋可致癌的新聞一出,盡管尚未定論,卻引發了人們對化合物的警醒。英國研究人員已經發現,我們的家里其實“殺機重重”,從地毯到砧板,幾乎所有生活用品都暗藏可能致命的毒素。

  有毒化合物無處不在

千件數碼產品1元熱拍 新浪點點通個性smsDIY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財富之旅誠邀商戶加盟

  人們在生活中會遇到種類繁多的化合物,其中包括很多家庭經常使用的殺蟲劑。實驗證明,幾乎所有殺蟲劑都能使實驗鼠致癌。人們在使用殺蟲劑時其實正在殺死自己。我們日常食用的蔬菜,不管是常規種植、有機種植還是自家種植的,隨著生態循環被“污染”。而絕大部分植物自身在適應環境的進化過程中還產生了抵御真菌、昆蟲和鳥類以及其他動物的天然毒素———殺蟲劑。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所統計,在日常生活中,一個人每年吸收的人工農藥劑量約為0.09毫克,而每天?約攝取2000毫克可致癌和導致基因變異的天然殺蟲劑。

  研究證明,蘋果、香蕉、土豆、蘑菇、西紅柿等蔬菜和水果都含有大量毒素,咖啡則含有至少1000種不同的化合物,其中27種證實對嚙齒類動物有致癌作用。

  數不盡的化合物在自然循環中流動,我們平時從食物中攝入的化合物99.99%是植物和動物在生長過程中自然產生的,它們伴隨著脊椎動物整個進化過程,日前的研究證明,部分化合物是導致鼠類腫瘤的罪魁禍首。

  人類對天然毒素有抗體

  那我們豈不是成了天天給自己灌毒藥的傻子?精確的數據掩蓋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人類在適應環境時練就了一身好“功夫”,對自然毒素產生了抗體。不過,這種抗體對那些人工化學合成的農藥卻無計可施。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曾對歐洲議會的47位成員做過血液測試。結果發現他們的血液中含有76中毒素,部分可能導致生育系統損害、早產和兒童學習障礙。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還在人類母乳樣本中發現超過350種污染物。

  毒素累積引發“性畸變”

  但毒素的生物累積性也是不可忽視的事實。工業產生的多溴二苯醚(用于滅火劑)在水環境中易被藻類吸收,魚類吃了后,溴二苯醚就進入魚體內,人吃了這種魚,溴二苯醚就長久聚集到人體內。處在生物鏈最高層的動物,如熊、海獅、鯨和人類,最終成了受累積毒素之害最深的一群。

  水果蔬菜中含有農藥殘留物,但是人食用后患癌癥的幾率并不高,這是因為水果蔬菜本身的抗癌成分抵消了其害處,還是積累的量沒有達到有害的標準?科學家仍未能就此問題達成共識。

  英國萊切斯特大學研究內分泌的教授哈里森最近報告指出,天然或人造的化合物對人體免疫系統都有影響。

  早在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發現,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用人工合成殺蟲劑滅蟑螂后,雌蟑螂數量比雄蟑螂比例增多,而長期處于污水環境的魚體內也出現了雌性蛋白質。這種被科學家們稱為“性畸變”的現象隨處可見:鳥類、軟體動物等都有類似情況。這個發現引出了后來的“環境雌激素”理論。

  “性畸變”現象對人類的生育也產生了危害。英國愛丁堡人類繁殖健康研究所報告表明,二戰結束至今,化學工廠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同時,影響了男性的生育能力,現代男性的精子數量不及父輩的一半,活性也大為降低;同時睪丸癌的患者比例也呈不斷上升趨勢。

  科學家的假設是,這一代人從胎兒時期就開始吸收各種擾亂基因和荷爾蒙的有毒化合物。

  現在,整個歐洲開始了一場環境學家與有毒化合物抗爭的運動。

  人類食用、接觸含有毒化合物的物品后,毒素將長期滯留體內,成為并不寶貴的遺產,一代代地傳下去。

  不必談毒色變

  盡管如此,人類也不必談毒色變。研究人員表示,所有以上提及的毒素,都涉及一個“量”的問題。

  英國愛丁堡大學細胞與分子生物學的教授說,那些開口閉口只會譴責環境的人多數根本不懂科學。實際上所有的化合物,不管是自然的還是人造的,都在達到一定的劑量時才會對人類的身體產生危害。(楊文策)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有毒化合物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解放軍東山島軍演
2003年審計報告
杜邦不粘鍋致癌風波
長春人質事件
《十面埋伏》 視頻
惠特尼休斯頓北京個唱
美洲杯 視頻點播
環法自行車賽 亞洲杯
見證《焦點訪談》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