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環境保護局7月8日表示,杜邦公司20多年來用于制造特富龍廚具的一種關鍵原料,可能會給人類健康帶來潛在危害。
這個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消息來到我們身邊的速度真快。“杜邦特富龍不粘鍋等產品可能含致癌物”一說,在國內大大小小的媒體上已散播開來。
目前的基本情況是:杜邦公司對此予以了否認;國家質檢總局還只是聽說,具體情況還有待進一步核實;雖然個別商家已停售特富龍涂層的各品牌不粘鍋,但其他商場還處于觀望狀態;購買不粘鍋的消費者,有很多還不知情。
杜邦公司的否認,是為了捍衛企業利益;商場從媒體得知消息后,按理應當向消費者及時說明,但很多商場沒有這么做,理由也許是此消息尚未最終確定,在銷售利益與停售損失之間的權衡,商場選擇前者,符合它的企業規則,雖然未必符合外界群體與之定義的“道德規則”;而有關職能部門任何步驟都是審慎的、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核程序,才能導出最后的結論。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政府的反應總是“滯后”于媒體或其他民間消息傳播渠道。
在“疑似”問題面前,老百姓無法在短時間內知道“這東西還能不能用”的確定性結論,尤其是官方結論;但老百姓起碼應當享有知情權,在短時間內獲得充足的信息,從而作為“我該不該選擇這東西”的依據。現在的問題在于,還有很多消費者不知道此消息,他們在信息不暢的情況下做出了不完整的選擇,這就是問題所在。
在媒體、企業、政府與消費者的信息鏈條中,消費者總是最后一個知情者,這基于消費者掌握的信息量與渠道,肯定比不過媒體、企業與政府,這是先天的信息不對稱。完全消除這種差距不可能,但將這差距縮短到最小則是有可能的。第一時間掌握消息,從各種渠道源源不斷地獲取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進行理性比較,從而做出最終的選擇。就像杜邦特富龍不粘鍋,如果消費者都已經從媒體或其他渠道獲知了此消息,在此基礎上,也許有的消費者最后決定放棄,有的會決定繼續購買,取舍之間,因為知情而從容。
消費者總是最后一個知情者,這沒錯。如果其他各方都已掌握消息,卻秘而不宣,讓消費者兀自在信息封鎖的迷宮里茫然而行,就無法讓人接受了。現在,媒體是信息公開的堅實行動者,當然很好。但問題是,很多人很少看報、看電視,而且媒體也不是萬能的信息掌握者,還有大量的信息,掌握在市場(企業)或政府手中。如果只有媒體單干,其他各方反應遲鈍或根本就不反應,那消費者的權益就不能算獲得真正的保障。
作者:畢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