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龍觀現象”調查之二:同一片都市天空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9日 17:20 《新遠見》雜志 | |||||||||
文/本刊記者 安 平 生活在何處? 快樂的人答:生活在當下。充滿了知足。
悲傷的人答:生活在別處。充滿了向往。 回龍觀人答:生活在回龍觀。充滿了自豪。 觀外的人答:生活在回龍觀。充滿了羨慕。 感覺有些夸張,但卻是事實。 對回龍觀人來說,回龍觀是他們的家,而不僅是住所。 這樣的情結是怎樣形成的?這樣的情結具有普遍性嗎? 于是,我們對北京其他幾個社區進行了一個非正式調查。由于客觀原因所限,我們只能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只能揭示它們的表面和部分。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看到了一些重要的東西。 (北京有“東富西貴南貧”之說,上海有“上只角下只角”之分。在中國的城市歷史上,貧富者的居所界限涇渭分明。 他們不可能居住在同一片區域。 今天,盡管新一輪的城市開發已經像一塊橡皮把原有的界限擦得日漸模糊了,但是,住在哪里和如何住仍然是一個代表身份和地位的標簽。 橡皮擦去了原有的界限,但新的筆調和線條很快又會出現在紙面上。 與其說城市勢利,不如說人本身就是勢利的。任憑時光再轉N圈,只要貧與富的差別存在,標簽就會永遠有它存在的意義。貧富的差別越大,標簽也會越明顯。 美國人的混居實驗在北京龍澤苑慘遭失敗就是一個很現實的例子。美國人想利用混居這一辦法使富人和窮人和諧共處,減弱窮人的仇富心理,緩和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但事實證明,這個想法是幼稚的。在美國辦不到,在中國辦不到,在世界任何一片土地上可能都辦不到。 不同階層的人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因為,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心態。 心不同,則居不同。 所以,居不易。 要準確地分析回龍觀社區,不能脫離這個基本元素。) 萬泉新新家園:富人庭院深 人們路過這個專為高級官員、中關村CEO新貴們打造的豪華官邸時,目光中常常充滿艷羨。他們所艷羨的不僅僅是房子和環境,更重要的是,因為“某某人住在這里”。通常情況下,財富意味著權勢。 但是,富人也有被涮的時候。 2002年5月,萬泉新新家園一期某業主開始裝修。在鋪地板時他發現,根據紙面標明的面積購買的裝修材料還剩下很多。驚詫之余,他實測了房屋面積,結果令其大吃一驚:面積嚴重縮水。細查下去,業主們得知,至少有五千多平米面積被開發商分攤到他們頭上,這意味著每戶業主多分攤了10多萬元。 風波驟起。一期業主們成立了維權七人委員會,聘請律師與開發商談判交涉。開發商也承認面積有詐。曾有消息稱開發商與業主達成了和解,開發商以盡快完善小區配套設施作為補償。但蹊蹺的是,此后這一事件便沒有了后續消息。該社區業主論壇上有消息稱律師被收買,個別業主私下從開發商處補回幾萬元,業主委員會里的一干人等都拿到了錢,更多的業主對此則毫不知情。 再往后就無聲無息了。 這樣的結局是否屬實我們無從得知。在采訪中,其它社區的一些業主認為這樣的事不可思議:開發商膽子大得不可思議,業主們如此平淡的處理手法更是不可思議。有人這樣理解:幾百萬的房子都買了,區區十萬元又算得了什么?不值得較勁兒。 也許,這種理解是對的。 (有人把富人分成三種:第一類富人關心如何賺到更多的錢,成為更富的人;第二類富人關心如何憑借手中的財富去換取其它,成為他們更想成為的人;第三類富人關心如何回報社會大眾,達成某種境界。 在中國,前兩者居多,后者寥若晨星。 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關注事業甚于關注身邊的生活,講求自身生活空間的私密性甚于關心幫助周圍的人和事。 庭院深深,說的或許就是他們。 這是當下中國富人的潛規則,也是當下中國富人社區的潛規則。 他們的年齡,他們的經歷,他們的財富,決定了他們是矜持的,是自傲的。 他們在買房時最先考慮的因素是:什么層次的人在買這個房。所謂“千金買房,萬金買鄰”,在他們的心態中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 他們無意于湊堆兒,無意于互相靠攏,即使涉及共同的利益。 他們總與別人保持一定距離,并滿足于這種距離帶來的感覺。 他們沒有朋友,因為他們難辨朋友和敵人的虛實真假。他們這樣認為身邊的人,身邊的人也這樣認為他們。彼此心知肚明。 在這樣的心態下,富人社區都很安靜沉寂。 在這樣的心態下,他們注定不可能走到一起。 這似乎并不符合“社區”這一概念所描繪的生活狀態,因為它缺乏公共交流的平臺,缺乏成員之間的融合,僅僅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有人說,中國并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富人社區,而只是富人集中營。 但是,當下中國的富人們并不在乎。在采訪中,很多富人對自己的社區生活評價說:這樣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回龍觀那樣的社區生活有什么好? “太鬧騰,太幼稚。”他們這樣看待回龍觀的“火熱生活”。 而他們自己,仍然會繼續按原狀保持生活。 庭院依然深深。 或許,庭院將永遠深深。) 世紀城:中產的惰性 這個大型社區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以及不低的價位與品位,一度受到白領人士、大學教授、律師等中產人士的熱烈追捧,名聲達到沸點。 但是,與其它社區一樣,這里的業主們也為維權忙碌過。先是氮氣超標,業主把開發商告上法庭;然后因“虛假宣傳和更改小區規劃”,業主與開發商對簿公堂。 就在這些事件尚未了結、業主與開發商及物業之間的談判無任何進展的時候,業主內部燃起烽煙:2003年11月,世紀城東區內的三個小區分別掛牌成立了自己的業主委員會。加上2002年10月10日成立的業主委員會,世紀城占地37萬平方米的東區內竟然同時并存四個業委會,各自劃分勢力范圍。 業主們不知所措。哪個才是合法的?哪個才能真正代表自己的權益? 據說,業主們為此屢屢開會,但紛紛攘攘之后并無結果,問題還是問題。 這種局面一直維持至今。 世紀城的一位業主曾這樣自嘲:我們那里住的律師最多,但一人一個主意,所以真的涉及到法律問題,我們的力量反而最弱。當我看清了這種局面后,所有維權的問題我都敬而遠之,不去摻合。我可不愿意去浪費時間。 (“要想發現勢利之徒,就到中產階級中去尋找。”美國學者曾經這樣刻薄地批判美國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一般意義上的標簽是這樣的:他們受過良好教育,經濟收入高且穩定,事業上有所成就且仍具較大發展空間,講究生活品位,但工作壓力大。他們對未來充滿理想與自信,同時又被內心的焦慮與憂患意識時時困擾。 世紀城中產群體的標簽基本上是這樣的:他們不及富人階層富有,但也有房有車;他們大都不再年輕,上有老下有小;他們不乏激情和活力,但思考問題更加審慎小心,穩固自己的事業和維護家庭的正常運轉占據了他們的生活主線;他們有煩惱,但不會輕易傾吐,既是一種自矜,也是一種自我保護;他們的終極目標是向上層看齊;不上不下的地位,決定了他們顧慮的東西太多,經常站在角落里發泄怨氣,卻不愿站出來擔當。 因為,他們既對現實不滿,又要維護目前已擁有的。而后者對他們來說可能更重要。 這是中國新興中產階層的心態。 但是,它只是中產階層心態中的一面。因為,在心態上與世紀城截然相反的回龍觀,居住者同樣也是中產階層。) 回龍觀與世紀城:硬幣有兩面 回龍觀的人非常關注身邊的人與事,同時又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社會;他們互幫互助,甚至組織為對日訴訟團捐款;他們充滿激情但不失冷靜,在維權時有理有力有節;他們不滿足于現行的體制和做法,有理想并勇于實踐;為了推選自己的利益代表人,可以很快形成共進退的選舉共同體,并最終獲得成功;他們成立了自己的業委會,打算實現居民自治;他們開始思考和規劃自己的產業體系。 這是回龍觀人的心態造就的回龍觀的故事。 從居者心態上去分析,萬泉新新家園與回龍觀的差別比較容易理解,因為他們屬于不同的人群。但是,世紀城與回龍觀的差別就顯得蹊蹺:相同的社會群體,為何會顯露出如此不同的心態特征呢? 或許,二者在細節方面的差異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回龍觀】 位置:北京北六環外,南接上地高新技術開發區和中關村。 性質:經濟適用房小區。 價位:2600元/平方米。 人員構成特點:年齡在25-35歲之間的人占相當大的比例,其中有很多是剛剛進入北京的第一代,經濟基礎相對較弱,大部分接受過高等教育,未來成長潛力很好。職業中,從事IT行業者較多,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原居中關村一帶的高校教師和研究人員。他們是回龍觀的常住人口,在回龍觀“沸騰生活”中起很大作用。 【世紀城】 位置:北京西四環內,東接西三環商務區,西面緊鄰五星級酒店世紀金源。 性質:商品房。 價位:前兩期4500——5500元/平方米,三期已經達到了6800元/平方米起。 人員構成特點:與回龍觀相比,常住人口中年齡差距較大,大部分經濟基礎比較好,從事行業比較繁雜。 (曾有人經過調查發現,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與其收入成正比。 經濟基礎越薄弱,對自我的歸宿可能就會越珍惜,就越會為了家園而勇于擔當。在擔當的過程中,需要理解,需要支持,需要團結。 經濟基礎越薄弱,對理想的追求可能就會越強烈,就越會擁有責任感下的激情。在激情的沖擊下,需要知心朋友,需要共同語言,需要心與心的溝通。 2600元/平米與6800元/平米,不小的價差首先對二者的人群進行了第一次分揀。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與年齡的差距也應該成正比。年齡的差異對二者的人群進行了第二次分揀。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與職業的差異很有關系,相同或相近職業的人肯定更有共同語言。靠近中關村和學院區是回龍觀人職業相對集中的唯一一個必然因素,應該說更多的是偶然因素使然,但無疑對人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第三次分揀。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與居住地離城區的距離無疑成反比。當人們在偏離鬧市的地方聚集并定居,心與心就先多了一層親密。雖然世紀城與回龍觀在距鬧市的距離上只差了兩環,但內心的親密程度卻差了很多。 這是第四次分揀。 回龍觀連接知識區,世紀城連接商務區。知識讓人更具理想的激情,商務讓人更多務實的理智。天然的地緣差異或許是第五次分揀。 回龍觀和世紀城,同為中產階層社區,卻體現出截然不同的兩種心態特征。就像是一枚硬幣,在不同因素的作用下,它呈現出了不同的兩個面。 在一系列似乎必然又似乎偶然因素的組合下,終于造就了絕無僅有的回龍觀。 復雜的中產階層,多變的中產階層。) 天通苑:相同的語言 天通苑與回龍觀有著太多相同之處:同位于北京北端,在五環至六環之間,幾乎與回龍觀平行;南接亞運村;同為經濟適用房小區;價位2650元/平方米,與回龍觀僅有50元的差異;人口與回龍觀等同,都是30萬人;業主年齡也與回龍觀相同,都在25歲至35歲之間。 天通苑的網站成立于回龍觀之先,且人氣較旺。借助這一媒介,社區開展了豐富的活動,并時常與回龍觀合作,如共同為對日訴訟團捐款,共同舉行體育競賽等。 可以說,天通苑與回龍觀使用著同一種語言。 它們之間的差別在于,天通苑的團結性似乎較欠缺。 天通苑人也通過網站組織各種活動,比如聯歡會,比如對河南艾滋孤兒捐衣物,比如成立選舉班子支持自己的代表參選人大代表。 但是,他們始終未能結成一個緊密的、有組織的、有領導核心的共同體。這導致他們在維權時火候總是差一點。 一直以來,天通苑沒有代表自己利益的業委會。業主與物業公司在物業費、取暖費的收取、物業公司是否合法等方面扯皮不斷,甚至鬧上法庭,并時而傳來業主被打的消息。 (回龍觀人談到天通苑,總有一絲自傲。這種自傲在與萬泉新新家園、世紀城的對比中,就不那么明顯。或許,他們的潛意識里,是希望能夠在與自己同質的人和事里分出個高低勝負,以獲得一種心理平衡吧。 調查的結果,天通苑在業主團結度及組織自治性、規范性方面的確比回龍觀差。回龍觀人的理想是使回龍觀真正成為回龍觀人的回龍觀,要實現社區居民自治,要發展自己的產業。而沒有自己的業委會、沒有一個堅實的維權組織體系、沒有規范的維權步驟、沒有更多領袖人物的天通苑,其理想是什么呢? 或許,天通苑人共同理想的形成還需要時間。或許,它還需要機會。無論如何,從各方面的對比上,天通苑是最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回龍觀的社區。 當然也有另外一個可能,那就是回龍觀實在是走得太遠了。它的出現本就是個偶然,本就不會有第二個。 而且,回龍觀可能只是一朵曇花。) 回龍觀:花兒開多久 回龍觀并非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桃源,那里的人們也有自己的煩惱。在調查中,惡劣的交通,臟亂差的環境,購物、看病、孩子上學的不便,種種因素長時間難以改觀,令回龍觀人心煩不已。 在煩亂中,有人厭倦了,有人想要逃離。 (我突然想到,當觀里的年輕人逐漸變老,當年輕人漂泊的感覺不再,當擁有財富和地位的優越感漸現,他們是否會離開回龍觀?盡管此時的他們堅信自己并不羨慕那些更漂亮更舒適的房子,并不想要那種沒有活力的社區生活。 隨著年齡、隨著經歷、隨著經濟的改變,人的心態也會改變。 所以,理性分析,回龍觀是一條流動的河。而新流進來的水還會重復以往的故事嗎? 生活永遠會向高處行走。在同一片都市的天空下,回龍觀可能真的只是偶然綻放的曇花。 不管怎樣,和諧、溫暖的社區生活是所有都市人心里的美麗理想。或許,多少年之后,人們將自己封閉在屋子里獨自飲茶,偶爾還會在心里想像一下曾經有過的回龍觀那樣火熱的社區生活。)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