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健身俱樂部淪為斂財工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16日 09:05 新聞晨報 | |||||||||
擁有近十年健身行業從業經驗的劉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透露了不少利用健身業斂財的內幕。 據他介紹,目前健身市場的利潤空間還是非常大的。所以,各種規模的健身俱樂部層出不窮。由于采用的消費方式是先付款后消費的預付款消費方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為個別別有用心者開了方便之門。找50萬元資金,注冊公司,租場地,雇傭教練,添置器材,隨
當然也有一些健身俱樂部是由于在自身的市場定位上出現了決策性失誤,或者是對市場考慮不夠,出現經濟虧空。為挽回損失,個別公司會通過招募會員的方式將損失分嫁到消費者身上。一旦企業支撐不了了,公司就倒閉。從債權人先后受償順序上說,承擔巨大損失的消費者又是最后范圍內的債務清償者,即使消費者向法院提起訴訟,結果往往是贏了官司賠了錢。 劉先生表示,讓健身業界最厭惡的則是些“皮包”公司,他們打著健身的旗號騙取錢財,攪亂了整個行業的經營秩序,會為追求最短時間的利益最大化,美其名曰開展優惠打出極低的入會價格吸引消費者入會,實際上卻以場地裝潢暫緩營業來拖延時間。等到無法隱瞞之時,也即人去樓空,預付款也打了水漂。采訪末,劉先生建議,有關部門是時候成立與健身業相關的行業協會了,嚴格控制健身俱樂部門的加入資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