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味”油條驚現申城 永和大王香味“襲”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17日 17:28 新聞晚報 | ||||||||||
日前北京市民反映,在“永和大王”吃到的油條有氨味,而北京的油條面的來源正是上海總公司。近日,本報記者去上海兩家“永和大王”就餐,分別吃到了有氨味的油條。 現場目擊 一吃油條:大堂經理主動提出重新炸一根
上周六18:30左右,記者走進定西路一家“永和大王”,要了一根油條和一碗湯。 據記者觀察,當時店中共有9桌食客,其中4桌上都放著油條。收銀員表示,這里油條生意很好,從早到晚都有人吃。一位戴眼鏡的男食客認為,這里的油條“味道還可以”,他“常來吃”,當記者詢問他是否聽說過北京“氨味油條”時,他搖了搖頭,繼續埋頭吃油條。 不久,油條端上來,看上去有些回軟。記者咬了一口,在咬斷處聞到一股氨氣味,不是很濃,但比較嗆鼻。換了另一頭咬一口后,還是聞到異味。就在這時,記者嗅聞的動作引起了不遠處收銀員的注意,她主動走來詢問是否油條有問題,記者表示聞到了氨氣味,她拿起盤子聞了聞,承認有股味道,她說可能今天的廚師是新手,油溫不太高就放進去炸,沒控制好。這時,大堂經理也已走了過來,聞了聞后,她表示油條是有股那種味道,并主動要求重新炸一根。 幾分鐘后,新炸的一根油條被端上來,外殼很脆,咬上去還感覺到油滋滋冒著熱氣。這次,記者仔細聞了聞,沒有再吃到氨氣味,但是吃完后,口中微有苦味,半個小時后還未消失。 二吃油條:刺鼻氣味從紙包里散發出來 周日早上9:00,記者又來到淮海中路襄陽服飾市場門口的“永和大王”,點名要買兩根油條打包。這時,店堂里有不少要求外賣的顧客和記者一起在等待,而每張桌子都有顧客在吃早點,店員在不大的店堂里顯得有些忙亂。堂吃的顧客中,有3桌在吃油條,而外賣排隊的顧客中,也另有兩位購買油條。為了趕時間,一些顧客在催促店員動作快些,過了約5分鐘,記者拿到了剛出油鍋的油條,打開紅色的紙包,一股油煙味伴隨著氨氣味道從包里散發出來,很刺鼻。 記者又向幾位堂吃的顧客詢問,一位和太太進餐的中年男士表示,他們常來這里吃早點,今天點了好多點心,油條是最后才吃的,他的鼻子不是很敏感,沒吃出有什么不對。” 衛監所:有味就含氨成分 記者調查 周日上午,記者準備將吃到的“氨味油條”送交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檢驗其成分。而該所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油條添加劑經加熱后有氨的味道并不為奇,既然聞到氨味,食品中很可能就含氨成分了。在正常情況下,這種添加劑對人體不會有過多不利影響,如果含量太高,影響到正常食用,就是有毒的。 顧客回憶:氨味油條早就有了 事實上,反映在本市吃到氨味油條的,并不只是本報記者兩人。市中醫醫院施明醫生告訴記者,他在兩個多月前就吃到了氨味油條,當時他在浦東世紀聯華附近的“永和大王”用餐,可能是出于醫生的職業敏感,咬了一口他馬上感覺有嗆鼻味,口感也比較苦澀,他沒敢再吃下去。從那以后,他再也沒敢吃“永和大王”的油條,“嚇怕了”。 一位黃姓顧客回憶,自己曾經在“永和大王”吃到異味油條,當時沒有在意,現在看到北京的相關報道,回想起來就是那股氨水味。 永和大王:炸嫩了會有氨味 在定西路上的“永和大王”店,記者臨走前亮出真實身份,詢問大堂經理為何部分油條會有氨氣味,她表示,油條炸得比較嫩時,可能有味道,炸老了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當記者提及北京的“氨味油條”時,她馬上表示,“永和大王”的油條中不會用氨,這種味道可能與某個配方因油溫高低散發味道不同有關。記者詢問膨松劑配方,她表示,這屬于公司機密,而且分店炸油條的面都是整包整箱直接從總公司拉來的,只有總公司產品部才知道。 而永和集團品控部顧經理對此的說法是,“‘永和大王’將對油條中的碳酸氫銨制定量化標準,對各門店的油條制作也采取規范化標準。”顧經理介紹,“永和大王”在國內80多家門店的油條原料都由上海總部的基地制成冷凍面后配送過去。各門店則完成解凍、醒面、切條、油煎的過程。顧客感到味嗆,可能是醒面時間不夠,也可能是油溫不夠所致。“雖然不是質量事故,但公司要舉一反三,借此進一步規范操作程序,讓消費者更滿意。” 據說,“嗆味”在永和的8年經營中,已非首例投訴,但一直沒有引起太多重視。因為業內人士認為它是由名為“碳酸氫銨”的膨松劑所致,而這種添加劑國家標準沒有具體定量,因此操作者掌握時可能有多少,但對人體不構成危害。 醫生:過量氨氣誘發肝硬化胃竇炎 含碳酸氫銨的油條,經油炸后,聞到的刺鼻氣味很可能就是氨氣。醫學專家認為,過量食用這種有刺激味的氣體,會對人體造成不利影響。 市第六人民醫院任引津教授、急診科主任郁曉明等數位專家表示,刺鼻的氨氣主要會影響到呼吸道、消化道和肝膽腎等臟器。如吸入過量,可能出現頭痛、頭暈、流淚、惡心、乏力、咽喉干燥等不適癥狀。由于氨氣偏堿性,進入人體后,會對胃腸道粘膜產生刺激,大量食用可能引起胃出血等消化道疾病,同時還會加重肝、膽、腎等多臟器的排毒負擔。因此,肝臟、心肺功能不健全的,尤其是肝硬化、膽囊炎、胃竇炎、心臟病等病人長期食用含氨量過多的食物后,會加重或誘發自身疾病。 相關資料 膨松劑缺乏剛性標準 目前國家對食品中膨松劑的使用還缺乏剛性標準。記者從《國家食品工業標準(GB2760—1996)》中看到,碳酸氫銨的“使用范圍”為:需添加膨松劑的各類食品“最大使用量”為: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而市衛生監督所食品科有關人士表示:既然國標沒有明確定量,應該對人體沒有啥危害,沒有標準定量,檢測也就沒有依據。 另據記者了解,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對碳酸氫銨使用量的界定也非常模糊,他們把碳酸氫銨列為“一般認為安全”(GRAS)一類的添加劑,使用標準也僅僅是遵照行業習慣。 復旦大學化學系碩士生導師岳斌告訴記者,碳酸氫銨常用作化肥的原料,用作食用發酵劑的情況比較少。雖然少量氨氣對人體無特別危害,但食品中能聞到氨氣味,說明已經使用過量,肯定對人體有害。他建議還是用小蘇打(碳酸氫鈉)代替碳酸氫銨,因為小蘇打不含銨的成分,而鈉又恰恰是人體需要的元素。 新亞大包等偏愛明礬 除了使用碳酸氫銨外,記者了解到,滬上其他幾家有名的中式快餐店都偏愛用明礬。 “永和豆漿”被許多市民誤以為與“永和大王”是同一家店。而當記者問起氨味油條事件時,該店的服務員一致聲明,“永和豆漿”和“永和大王”是兩家公司。記者調查發現,這兩家店的面發酵操作程序也大不相同。“永和大王”由總公司發好面運至各門店,而在萬航渡路上一家“永和豆漿”店,記者看到和面處就在廚房樓上,現和現做。和面師傅告訴記者,他們的面粉發酵配方和外面一般用的差不多,主要用明礬、雞蛋、發酵粉和鹽。 記者從新亞大包負責人處獲悉,他們的發酵面雖也在中心廚房統一做,但使用的膨松劑是明礬。 記者手記 正宗油條越來越難覓了 一位83歲高齡的老上海許先生對記者說,他在上海生活快60年了,以前每天早上都吃油條,但最近幾年都不吃了,究其原因,許先生說:現在做得好吃的油條越來越少了,不脆不香,有些馬路攤販做油條又很不衛生。 記者為此找到了老城隍廟小吃廣場,記者在偌大的兩個露天廣場里轉了一圈,竟然沒有發現傳統“四大金剛”里的油條,很是意外。對此,老城隍廟飲食公司技術總監董錦松的解釋是,他們原來有幾位老法師,能做地道的油條,但這些老先生退下去之后,油條師傅后繼無人,他們的新廚師嘗試做過,口味都不如以前的好,做不出正宗的油條了。因此他們很早就撤下油條,不賣了。 作者:本報記者 陳燁 忻建一 實習生 許可臻 攝影 薛紅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