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上漲稅源偷漏 房產稅制改革何時動真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03日 08:35 人民網-江南時報 | ||||||||||
房價漲 稅源漏 房產稅制改革何時動真格 本報記者華誠 通訊員許輝 唐昕 龔云虎
提起南京的房地產,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第一印象,那叫“火”,如果可以再附加一個字,那是“高”,具體來說是指“利潤高”。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微利時代的今天,房地產業是一個特例,而南京的房地產更是一個意外。然而就在“納稅光榮”的觀念漸入人心的時候,被冠以少有的暴利之一的房地產行業如集體行動般的偷稅漏稅行為,顯得極不合拍而使人不能接受,同時這種“意外”也對眾人一直反感的“為富不仁”的外延作了進一步擴展。 據報道,去年下半年,南京市地稅部門曾對全市十家大型房地產開發公司進行了稅務檢查,其結果令人大跌眼鏡,被查的十家開發商均存在著偷漏稅款行為,有的還特別嚴重。如果將此漏稅數目進行一個簡單的累計,其總數再建十處商品房也不在話下。 由此看來,房地產偷稅現象不能再簡單視之。房產商們如何偷稅,為何總是偷稅,且能屢試不爽,又該如何堵上稅務黑洞……這一系列帶有思考性的問題冷峻地擲到了稅務官的案前。或許,這對一直呼聲較高的稅制改革來說,是一個理由。 房產業偷稅花招“大薈萃” 去年下半年的檢查結果,觸目驚心。 在接受檢查的10家大型房地產開發公司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滯納稅款、隨意調整稅款申報數額、偷逃稅收等問題,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 一是在預售樓盤時故意延遲繳納稅款的現象。突出表現為滯納稅款數額大、滯納時間長,影響了稅收收入的及時足額入庫。如南京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其開發的一幢高層建筑,土地、房屋早已交付使用,而開發企業掛賬大額預收賬款,長期不結轉經營收入和經營利潤,滯納企業所得稅1000多萬元。 二是有些房地產開發商由于資金緊張,有意侵占國家財政資金,在年度內隨意調整稅款申報數額。通常做法是年初、年中減少申報數額,年末全部繳清。如南京某房地產開發公司以“防止購房者要退款”為由,部分收入故意不作收入,截留稅款100多萬元。有的企業雖然正規核算,將應繳的各種稅金記入會計賬簿,但不足額申報、不足額繳納,形成多年大額稅款未清的狀況。 三是個別企業采取“體外循環法”,將預收的售房款收入放在其他公司銀行賬戶上隱瞞收入,或者將部分收入核算混入其他往來賬戶偷逃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 四是部分開發商將更名費、拖交房款押金、罰息收入、沒收的違約保證金、定金等收入記入營業外收入或往來賬戶,未記入應稅營業額一并申報納稅。有的將包銷代銷商品房手續費支出直接從售樓款收入中抵減,以從銷售代理商處收取的樓款凈額作為計稅營業額,以此少繳營業稅。 這只是房產商在房產銷售時的一些常規“技巧”。其實在建材市場上他們早已開始做“手腳”,手法上也有三類。 第一類,建材發票上動手腳。建材市場有個通行的做法,不要發票就便宜些。目前,大多數私人及許多小型的建設項目,完工付款后建設單位都不要發票,這對企業來說當然是最理想的,但對需要發票來報賬的建設項目,企業則要開動腦筋想另外的辦法取得發票,比如去外地或本地管理比較混亂、急需拉稅源的地方,設法開一些稅率相對較低的其他發票來應付。在日常的稅收檢查中就曾多次發現,本地的一些工程成本結算單據中,竟有從數千公里以外的省份開具出的材料采購發票,而事實上這種建材在本地隨處可見,并不屬于緊俏商品。 第二類,報銷費用巧立名目。據總結,用來報銷的工程費用發票呈現出時間跨度大、來源廣、名目繁多等特點。時間跨度大:即當年入賬的發票有一兩年以前的,甚至還有更久的。來源廣:即報銷的票據來自全國各地,由于各地執行稅收政策不一致,有的建筑商到稅負較低的地方申請代開發票,還有的建筑商則干脆以假發票充當。名目繁多:即在報銷的票據中有個人的電話費、水電費、交通費、餐飲費、服裝費等等。目前80%以上的腐敗案件與建安工程有關,建筑商們為得到工程項目送禮、跑關系,這些成本費用都要有去處,要做賬就必定要做假。 第三類,現金坐支收入掛賬。與成本費用要多列相反,建筑商們對工程收入則是盡量少列,現金能坐支的就坐支,能進入小金庫的就絕不入賬,實在不行的還可以長期掛在“預收賬款”或“其他應付款”賬戶上。例如,一家具有二級資質的建筑安裝企業“預收賬款”掛賬達1700多萬元,其中已竣工交付使用應確認工程收入的達80%以上,但企業仍以工程未結算而遲遲不轉收入。因此,以票控稅、誠信做賬將是建筑市場一劑長期服用的苦藥。 稅改概貌初現山水 其實上述問題,不只是發生在南京。為改變房地產開發期重稅導致房價高企現象及房地產業偷稅的“公開秘密”,國家擬對不動產開征統一規范的物業稅(財產稅)。日前有消息說,廣東是今年可能在全國第一個吃此“螃蟹”的。 通俗地講,征收物業稅就是將開發商建房時繳納的一部分稅,改由購房者在購買房屋以后按年繳。據估算,如果現在的建設成本為100元/平方米,把地價和其他費用所占開發成本的比例降到國外的一般水平,將使房屋開發成本立刻降到58元/平方米。 然而另有說法是,開征物業稅是將原來由開發商承擔的稅費轉嫁給了消費者,增加消費者的住房成本。現時,消費者購房時的房價下降了,但以后的使用費用卻不斷上漲,一般的消費者對這筆長期費用根本承擔不起。正所謂“治標不治本”。 顯而易見,目前現行的土地使用稅已經不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起不到調節土地用途的作用。有專家建議,可借鑒國外的一些經驗,例如將土地使用稅改為地稅,以面積計征改為價值計征,也稱為“物業稅”;二是改革房地產開發流通過程中的稅種、稅率,減少稅負,實現國內國外企業公平競爭;改變保有稅的計征方式,抑制投機,擴大征稅范圍等等。另外,房地產稅制改革,應該從稅率、稅金、稅種、免稅范圍通盤考慮。 盡管物業稅的開征還沒最后定奪,但廣東省的想法卻值得南京及江蘇思考。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日前透露,物業稅的稅賦水平尚未確定,但有一個基本原則,即科學測算現行的房地產稅和房地產開發建設環節收費總體規模,令物業稅的總體規模與之基本相當。如此看來,有關房產稅制改革的等待,已不會太久。 房產商為何總偷稅? 盡管說,偷稅行為是當事人利益驅使下的個人原因,但是,客觀存在的一些現狀令我們無法回避。 據悉,在目前的房價構成中,稅費及房產商利潤占到60%,建筑成本只占40%。購房者買一套房子,房價中已經包含房地產開發的營業稅、印花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等以及房地產占用的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耕地占用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等。事實上,房地產開發、土地占有的稅費太多,在“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前提下,造成了房價過高的直接結果。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劉維新認為,房地產開發流通環節稅費多,稅費負擔重,從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縱容了房產商去投機和偷漏稅款。 例如,在房地產開發、銷售過程中,僅稅種就多達8種。有的地方還重復征稅,如契稅、營業稅、印花稅、房產稅、所得稅、城鄉維護建設稅、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等等。收費就更多,各個地方也參差不齊,多達80~150種,這無形中增加了建房成本。而在房地產開發階段,只有城市房產稅和少量的城鎮土地使用稅,而且是在一次減除原值10%~30%之后征收。 這種稅制設置的消極作用顯而易見。一是土地閑置、浪費嚴重。開發階段稅少、稅負輕,流通環節稅重,就相當于給土地開發者的無息貸款,實際上鼓勵了投機。二是進入流通時,土地承受過高的稅負,從而助長了土地的隱形交易,逃稅現象嚴重。更為嚴重的是直接影響和阻礙了大量劃撥土地進入市場,激發了土地價格的上漲。三是在開發階段發生的增值部分,由于沒有稅收的調節機制,使政府無法參與增值價值的再分配。 再如,費種過多。在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各種收費過多,多達100多種。難怪有人說:“頭稅輕,二稅重,三稅、四稅要了命。”所謂三稅、四稅指的就是各種收費。這一點房地產開發商體會最多。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房地產市場運行非常不規范。 另如,計稅依據不合理。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院長關鳳峻說這種不合理:一是在我國土地使用稅的征收,不是按價值,而是按面積,這種征稅形式不能隨著課稅對象價值的上升而上升,具有稅源不足而缺乏彈性的缺陷。 還有,內外有別的兩套稅制,導致房地產市場上的不公平競爭。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在所得稅、保有稅制,以及三稅(增值、消費、營業)收取不同,這種不平等現象,如果繼續下去,將對國內企業的發展非常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