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舊車交易相對活躍的北京,今年上半年的新舊車實際交易量之比為3:1,而專家認為這一比例的合理狀態下應為1∶3左右。這一差距表明,我國舊車市場還存在巨大的潛力,而潛力的背后則意味著巨大的商機,我國二手車交易市場目前處在上升期,交易量每年穩步上升。
然而隨著二手車交易的不斷發展,種種問題也隨之凸顯。業內資深人士指出,目前我
國的二手車市場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式發展格局,政府行為滯后、地方保護盛行、利益主宰市場、交易難以透明等等弊端大量存在,嚴重制約了二手車交易的規范化發展。
過戶費一直是制約二手車交易發展的瓶頸之一,由于評估手段直接關系到二手車過戶費用的多少,其透明、合理與否也備受質疑。日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二手車交易市場采訪時發現,一些用戶對二手車的評估手段表示極為不滿,認為評估體系落后、令人難以放心。
京城一位二手車市場管理人員告訴本報記者,目前二手車評估主要是由市場內部選派的工作人員負責,在評估標準方面,延續了以往那套憑目測、經驗以及二手車本身使用年限來確定價值的方法,即把車分為好、較好、一般、微差、較差、差等數個等級。
“這種評估標準存在很大漏洞,人為因素占據了主導地位,既不科學也極不規范。”一位人士的上述評價在一些場合得到了驗證。一位已在二手車行業中“涉水”多年的經銷商向記者透露,“評估可以讓有關系和沒關系的人所交納的錢相差1000多元至幾萬元不等,此外還存在私車低估、公車高估現象。”
眾所周知,二手車交易收取的手續費是在評估價的基礎上計算出來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評估就是造成交易手續費不公開、不透明、流向不明確等諸多玄機的始作俑者。“評估價之間的差價就很值得玩味:誰會成為其中的受益者?近年來二手車交易中屢屢出現的消費者投訴收費太高就與此有一定關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如是說。
一位汽車市場專家表示,人們買二手車本來就想節省一些資金,雖然處處設防,卻仍不免因不懂車況和二手車交易程序而讓人鉆了空子。收費問題的“后遺癥”之一就是有些消費者買完二手車后不評估、不過戶,以此逃避相關費用,據了解這種情況比較普遍。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俊發就此指出,車主賣給二手車經銷商的車需要公平評估,經銷商賣給消費者的車也同樣需要一個中立的、公正的評估機構出具評估資料,需盡快建立一個全國統一的評估系統。
盡管不少人士都曾呼吁應該盡快建立二手車評估體系,國家也早已頒布了《舊機動車鑒定估價師國家職業標準》,但到目前為止尚未見到專業的舊機動車鑒定評估中介機構掛牌營業。目前國家鑒定評估中心已經舉辦過多次舊機動車評估師培訓,有些評估師已在二手車市場上崗,但有些地方仍然是物價部門在進行評估,部分二手車市場的評估師也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這一狀況將有望得到改善。據悉,國務院清理整頓經濟鑒證類社會中介機構領導小組在向國務院上報的《關于統一我國評估中介服務市場管理的意見》中建議組建統一的“中國注冊評估師協會”,以強化各類評估師的行業自律管理。但有關人士對此表示,這個消息對消費者來說雖然利好,但相關政策的出臺和評估中介機構的掛牌營業目前仍是個未知數。在等待的這段時間內,二手車交易評估仍然處于政府行為和市場行為之間的灰色地帶。(記者劉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