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離我國正式實施食品質量安全準入制度(QS標志)還有3個多月的時間,然而,廣東企業面臨的形勢卻異常嚴峻。截止到8日,在廣東省8706家五類食品生產企業中,只有800多家企業跨入QS門檻,這意味著,全省約有近九成的五類食品生產企業仍徘徊在QS門檻之外,即將面臨被執法查處,處于被迫停止生產或退出市場競爭的尷尬境地。尤其嚴重的是,在全省7022家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中僅有57家通過QS認證,除去其中約30%左右的無證生產企業外,獲證企業的數量僅僅占企業總數的1%強。
QS為質量安全英文名稱Quality Safety的縮寫。按照國家規定,從2004年1月1日起QS食品質量安全標志將正式實施,屆時凡沒有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米、面粉、植物油、醬油、食醋等五類食品生產企業,將不得從事上述食品的生產、加工,未加貼(印)QS標志的五類食品,一律不得出廠和銷售。“由于90%以上的食用植物油生產加工企業集中于家庭作坊中,全省至少有九成多相關企業將面臨生死大限。”昨日,廣東省質監局有關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言語顯得很沉重。
食用油行業面臨大變局
“這將是食用油行業有史以來的一次大洗牌。”隨著QS正式實施和執法查處日子的逼近,廣東食用植物油行業愈加引起業內的關注。有關人士指出,如果按照目前的生產規模,廣東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能夠達到食品生產許可證要求的企業最多150家。
據了解,占全省總數98.4%的植物油生產加工企業的人數在9人以下,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企業屬于手工作坊式小型加工廠,如果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有效改善現有生產規模,根本無法達到QS規定的要求,必將遭遇查處。這也正是廣東食用油實施QS難點所在。
據一些地市質監部門反映,連日來,每天都有植物油生產企業咨詢申報事項,也有一部分企業想探聽能否降低QS門檻。令質監人士為難的是,這些企業的實際情況是生產條件非常簡陋,根本達不到QS的要求;也有相當一部分企業主至今仍不知QS為何物,而絕大多數則知道不符合QS要求,干脆連申請也不提。
記者從江門市質監部門獲悉,該市現有各種食用油加工企業300多家,其中,花生油企業占70%左右,目前已經獲證的企業尚不足10家,其余的大都不符合要求。這些企業主也表示目前沒有能力購置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改善生產環境。有關負責人表示,假如把不符合條件的花生油企業都“砍掉”的話,江門至少有200家企業將被迫關門。
清遠市質監局一位負責人感慨地說,如果嚴格按照QS規定,清遠市至少要淘汰95%的花生油企業。從近年來的定期抽檢結果來看,該市花生油企業90%以上的產品質量相對比較穩定,如果被如數“封殺”,未免太可惜。
家庭作坊式小廠面臨被淘汰出局,對獲證的大中型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難得的發展契機。據有關人士透露,廣州、南海等地的一些大中型食用植物油企業表示,將充分利用這次機會,占領零售市場。同樣利好的消息也刺激了投資商的“神經”,廣州的一些商人已開始將目光伸向周邊地區,正籌劃投資建設有規模的食用油工廠,以便搶占農村市場先機。
食用油作坊被關會否引發油荒
由于許多作坊式油廠位于城鎮和農村,因此,許多人認為,如果作坊式的油廠全部被關閉,吃油問題可能會出現困難。
有關人士估計,若滿足整個江門的食用油需求,一般需要30家中等規模的生產企業。從理論上講,200多家作坊企業被淘汰后,市場的空白自然會由實力雄厚的大中型企業填補。但當地質監人士認為,全省真正上規模的花生油企業寥寥無幾,在其它地區難以滿足本地區用油需求的情況下,增援相鄰地區的希望很渺茫,這樣一來,極有可能導致食用油價格上漲。
據悉,目前全省57家獲證企業都屬于大中型企業,占全省總數不足10%的大中型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的產量約占總產量的80%以上。其中,僅深圳市南海油脂公司生產的“金龍魚”花生油就擁有全國罐裝食用油40%的市場份額。因此,有關人士認為,擔心實施QS后會造成供給緊張的問題是不會存在的,由于這些企業的營銷網絡遍布全省各地,運輸成本不會增加,油價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仍有許多人表示擔憂,畢竟包裝精美的品牌油價格普遍較高,要想使廣大的農村市場全部銷售高檔油顯然是不現實的。另外,由于許多地方的花生油作坊大都屬于“夫妻店”,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榨油的收入維持,幾千家企業如果全部被勒令關閉,將直接影響千百個家庭的生活,全省面臨淘汰的花生油企業數量將達到90%以上,這一龐大的群體被淘汰后,勢必對植物油供給、勞動就業、物價、社會穩定產生一定的影響。
對此,廣東省質監局有關負責人強調指出,相當一部分花生油企業連營業執照都沒有,就是不實施QS,這樣的企業也屬于被整治的對象。淘汰一批存在質量隱患的企業所體現的正是國家目前推行的優勝劣汰的政策,同時,從長遠利益來看,QS必然會促使企業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有利于促進整個行業產品質量的提高。
廣東省食品工業協會有關人士則表示,國家實施QS的舉措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政策應該兼顧小型企業的利益,如果企業生產出的產品不合格,監管部門可以依據有關法規對其進行處罰或規范,相反只要小型企業生產的產品是合格的,社會就不應該剝奪它的生存權利,因此,在確保QS順利實施的同時,不妨給一些中小企業留有一席生存空間。
小企業何去何從?
食用油行業洗牌的信號令大中型企業看到了曙光,對大中型企業來說,這將是一個發展的契機,然而,幾個月后,數量龐大的食用油企業何去何從?
據悉,實施食品質量安全準入制度是我國入世后市場監管和國際接軌的重要一步,從審查環節來看,QS與美國、歐盟、日本等地實施的GMP相似,因此,QS具有明顯的強制性。
鑒于眾多“不是不想辦,而是沒錢辦”的企業,專家建議,不妨倡導小企業走聯合出資的道路,使幾家甚至更多的小企業成立一家合伙公司,這樣就能解決資金問題,并且,整合后的新企業由于機械化程度高、產品質量穩定等因素會促使成本下降和信譽提高,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許多地方的質監部門贊同上述建議,但具體到促使小企業聯合企業應對QS的問題,又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為這些事情不是質監部門的分內事。為此,有關人士認為,對當前步入困境的中小型食用油企業的出路,地方政府應當引起足夠重視,如果輔以一些優惠政策促使小企業聯合應對QS的話,既能使國家的政策得以貫徹落實,又能優化產業結構,可謂一舉多得。
目前,對于一部分自身條件基本符合QS要求,但至今仍心存僥幸的企業,廣東省質監局負責人表示,淘汰一部分不符合要求的小企業是QS的大勢所趨,任何抱有等待、觀望的企業不僅將首先面臨處罰,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將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危險。 記者孫茂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