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要求其供應商在2004年后全面停止濫用抗生素引發連鎖反應
肉類抗生素殘留浮出水面
仿佛是達成了某種默契,大家都不愿意多談肉禽抗生素殘留的問題。
至少,在記者采訪的有關人員中,好幾位都對此話題顯得相當謹慎。
然而,全球最大肉禽采購商美國麥當勞公司的一則聲明,還是讓這一問題浮出了水面。
《紐約時報》日前以《麥當勞要求它的肉類供應商減少使用抗生素》為題報道,麥當勞公司發表聲明,要求它在全球的肉類供應商減少對抗生素的依賴。聲明希望供應商們逐步停止使用那些促進動物生長的抗生素,并明顯減少使用其它一些典型用于保護動物免于疾病的抗生素。這則聲明提到,動物的生長證據表明,使用抗生素在動物及細菌中產生了抗生素殘留,從而對人體造成疾病。
麥當勞一石擊起千層浪
記者就此事聯系麥當勞中國公司,對方以書面形式告知,他們已“實時得悉有關政策”,并透露了麥當勞公司對于牲畜(禽類)使用抗生素問題的全球性“抗生素在食用動物上使用指導”的計劃。
麥當勞中國公司稱:今年6月中旬公布的該計劃要求,麥當勞全球肉類供貨商停止使用僅為加速牲畜生長的生長促進抗生素。這類抗生素只可適用于醫治用途,療程完畢后必須停止使用,以確保肉里不含殘余藥品。
麥當勞中國公司還表示,他們已要求全球“直接供貨商”(指專為麥當勞提供肉類貨源,并可決定在飼養牲畜時使用抗生素的供貨商)在2004年前分階段實行這一規定,并在2004年之后根據麥當勞“抗生素使用指導原則”,全面停止對牲畜使用以單純促進生長為目的的抗生素。對于“間接供貨商”,則“鼓勵他們采取有關措施”。廣州麥當勞也會根據時間表實行有關政策。
家禽生產普遍使用抗生素
業內人士認為,麥當勞作為全球最大的餐飲連鎖企業以及最大的肉類采購商之一,它的這項決定將有助于改變動物的飼養方法,其它一些餐飲連鎖企業和食品企業肯定會步麥當勞后塵,要求他們的肉類供應商停止使用抗生素。
無論怎樣,逐步減少以至停止使用抗生素以保證農產品安全,必將成為家禽生產的一個必要的準則。
另據麥當勞提供的數據,它在中國市場的食品貨源已有90%以上在中國本地生產供應。
這些消息意味著,在日益強調食品安全的大潮流下,廣東家禽企業將不得不面對抗生素殘留這一個嚴酷的問題。
麥當勞稱,其供貨商不但在中國投資開設工廠,而且通過與中國地方工廠的合作,在品質控制方面對他們提出嚴格的要求。記者曾就抗生素殘留問題詢問省內一家大型養雞企業,對方表示,他們已注意到這個問題,并正在進行肉雞安全生產的試點工作。
據記者向有關部門了解,目前廣東肉雞生產普遍使用了抗生素。
廣東家禽業會否被拋棄?
華南農業大學一位教授認為,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說,考慮到藥性、藥物殘留和人體耐藥菌株的產生等原因,在家禽生產中,藥物治療只是下策,科研人員更提倡免除疫病的其它三種使用非抗生素的法寶:飼養環境消毒隔離、加強管理、對動物免疫接種以提高抵抗力。
然而,由于肉雞飼養周期短,密度大,發病率高,集約化的飼養還使疫病交叉感染機會增加,多數飼養場在飼養過程中不得不大量使用抗生素。
除了治療獸病以外,養殖者一般還會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
這位教授告訴記者,動物飼料添加劑分為兩種:一種是營養性的,如多種維生素及微量礦物元素、氨基酸等,這是動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成分;另一種是非營養性的,如防病用的藥物(多數是抗生素),以及為改善肉雞商品性而添加的添加劑,如用于將肉雞“養”得比較黃的著色劑,還有就是抗氧化、防霉用的抗氧化劑、防霉劑等,這些不會給肉雞產品帶來任何營養價值。
由于抗生素使用過濫,動物體內抗生素殘留量增加,并通過食物鏈最終匯集于人體,導致人體產生大量耐藥菌株,使人體失去對某些疾病的抵抗力,或因大量蓄積而對機體產生毒害作用。
普遍使用抗生素的廣東家禽業會否被麥當勞拋棄?市民們又需要多長時間才不用討論肉產品的抗生素殘留?這些看起來,都是已經浮出水面的問題。
監管是在“憑良心做事”
華農大的這位教授指出,化解抗生素殘留對人體可能產生的危害,最重要的一項程序就是保證動物的停藥期。也就是說,在動物上市之前,必須有相當一段時間停止使用任何抗生素,給動物足夠的時間通過新陳代謝盡量將體內的藥物殘留排出體外。
按照目前香港特區政府對輸港家禽的“7+19”規定,即在家禽生產過程中,7種添加劑(包括瘦肉精,雌、雄性激素等)絕對禁止使用,19種抗生素在上市前一個月停止使用,停藥期最好在一個月左右。
而要保證停藥期,比較理想的對策是推廣集約化大規模生產,通過生產程序來進行控制。千家萬戶的分散式經營很難控制品質,尤其是個別養殖戶為了保住患病的家禽,并不會顧慮在上市前使用抗生素。
因為,目前國內農產品市場準入仍然相當松散,一般的農戶將家禽銷售到市場的肉檔,可以不必經過任何中間檢驗程序。
據農業廳市場處介紹,目前省內的18個農業部定點農產品批發市場,設立了農產品有毒有害物質殘留檢測站,開展農產品質量檢測工作。然而,這幾個檢測站,相對于全省約9億只(去年出欄統計數字)出欄肉雞來說,還是顯得力不從心。
省農業廳畜牧辦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承認在家禽藥物殘留等方面出口標準遠高于國內市場銷售標準,且國內的農產品終端市場的監管仍“處在初級階段”。
這位負責人承認,“雞特別是活體銷售的雞進入市場比較松散,比較難監管”,尤其是農業部門只負責監管市場,無權監管流通,加之目前尚沒有統一的法規對終端監管作出規定,使農業部門的監管更顯得有心無力。他甚至感慨,現在的監管工作是在“憑良心做事”。
據記者了解,我國動物性食品安全特別是有害物質殘留方面的法制管理起步較晚,管理體制不健全,多頭(農業、工商、質檢、衛生等部門)管理,職權不清,法律規定不完備。
這位負責人的看法是,應當在供貨商和終端零售市場之間設立中間批發市場,通過監管中間批發市場控制農產品的銷售,達到校正生產的目的。如此,則比較容易將大企業和小農戶都監管起來。
本報記者 王暉輝 謝思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