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發生根本變化 未來我國居民消費十大趨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6月18日 13:12 經濟參考報 | |||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居民的消費不斷升級換代,消費熱點不斷涌現。未來居民消費結構變化的總體趨勢是:居民消費結構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即從物質消費為主轉變為非物質消費為主;生存資料消費比重將進一步降低,享受和發展資料消費比重上升;消費結構的變化越來越體現生活質量階段的特征,各種高檔消費品,如住房、汽車的有效需求上升,對服務消費的需求和質量要求意識大大提高等。 住房仍然是消費結構升級的重點 住房與轎車是富裕階段日益升溫的消費品。然而,由于住房消費比轎車消費的價值量大,消費者實現對住房,特別是高檔住房的消費,一般需要較長的積累期。因此相對轎車而言,住房普及率的提高較慢。從國際經驗看,小康階段初期,住房消費將保持較長時期的增長。 從購買力來看,高收入階層的購買力最強,收入最高,從動態的生活富裕標準看,一部分高收入家庭將擁有多套住房,但高收入階層在總人口中的比例最少。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收入的快速提高,城市中的中產階層將呈幾何級數增長,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主流消費群體。他們有穩定的高收入和高儲蓄,是購買力非常強的群體。擁有一定的固定資產是中產階層的標志之一。中產階層的還貸能力和信用等級備受貸款銀行青睞,為一些雖沒有多少積蓄,但對自己的知識水平與工作實力有絕對信心,又敢于超前消費的中產階級購房提供了便利。強烈的購買欲再加上一定的購買力,使中檔樓盤的有效需求不斷增強。 未來一段時間,中低收入家庭改善住房條件的需求隨著購買力的提高也會不斷增長;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新增城鎮人口同樣需要一個安居場所,可見,平民階層對住房的需求也是巨大的。 汽車消費增長空間較大 隨著汽車價格的下降,降低了消費者購買汽車的收入標準。同時,國家不斷出臺的鼓勵轎車進入家庭的利好政策,又使得消費者對購車的支付提高。私人購車正日益成為轎車總需求的主要部分,主要影響有三個方面: 第一,將帶來需求的穩定增長。 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與北京新華在線聯合發布《中國行業景氣分析報告》指出,我國汽車業已跨入持續高增長期,并將在未來3-4年里釋放出500萬輛以上的消費潛能。僅這一項因素就能使汽車消費在未來3-4年內保持20-30%的增長率。其次,我國汽車需求的多層次性及規模化決定了汽車消費高增長具有長期穩定性。據估計,北京、上海、天津等高收入地區僅前期積累的購買力即達150-200萬輛;而家庭汽車消費第二梯隊的規模更為龐大。 第二,導致汽車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 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是未來汽車消費的潮流。今后在車市盛行的產品將不再以品牌、車型、價格或是排量區分,而是以功能來區分。是婦女車、高齡車、福利車、娛樂車、經理車、休閑車、新生代車,還是極具魅力的懷古車等,將成為人們選購汽車的主要甄別項目。 第三,要求企業不僅提供真正性價比高的轎車產品,而且要保證售后服務,既要讓消費者滿意,還要讓消費者放心。 從去年開始,國內所有主流轎車企業,都不再滿足于傳統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都不約而同地加快新車的推出,導致市場新車如同“趕集”,一年內新車型推出的總數甚至超過了汽車市場發達的國家。同時消費者需求變化拉動企業盡力做好銷售和售后服務。 隨著國內轎車市場的發展,消費者更加重視轎車的整體價值,這就使得轎車品牌具有了真正的消費意義。 教育消費成為長期的消費熱點 根據新增長理論,經濟長期增長的關鍵因素是人力資本增長。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經濟的發展要求人們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人們對知識需求日益增強,居民越來越重視教育的投入,不斷提高個人文化素質,除了對子女的教育消費支出不斷增長以外,成人的教育費用也不斷提高。教育消費將成為人們消費中經常性的較長期的熱點,這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居民儲蓄將更多地用于教育消費。這不但可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消費需求,而且促進與教育相關的行業發展,還進一步帶動圖書出版業,計算機教學軟件業、信息服務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使教育產業成為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 綠色消費將成為新世紀的消費主題 綠色消費是近年來隨著環保運動的發展而興起的一種更為理性的高層次的消費。 在我國,“綠色消費”被中國消費者協會確定為2001年的消費主題,這也是新世紀的主題。我國2001年綠色消費年所倡導的綠色消費,是指在消費中不僅要滿足我們這一代人的消費需求及安全、健康要求,而且要滿足子孫后代的消費需求和安全、健康要求。綠色消費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隨著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世界綠色消費大潮的影響,居民的綠色消費意識日益增強,“綠色食品”、“綠色家電”甚至“綠色汽車”、“綠色住房”等紛紛出現并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信息消費成為新的消費熱點 信息消費典型體現了需求上升規律和經濟全球化的要求。作為人類知識資源結晶的信息產品,其消費和生產都具備可持續發展的特點。 家庭信息化是信息消費的重要方面。在信息化社會中,人們可以坐在家里處理辦公室內的經濟合同或其它公務,使過分集中的企業、機構分散化。多媒體終端結合了電話、電視、計算機和攝像機的多種功能,構成一個“家庭信息中心”。人們可以通過這個中心獲得各類信息,諸如新聞、娛樂、旅游、交通、購物、教育服務等。也可以通過遠距離醫療系統治病,閱讀電子報紙,與世界各地的人們進行信息交流和分享。一種全新的、現代化的生活與交往方式,將徹底改變社會的消費結構。 旅游消費將成為主要休閑消費方式 2002年,我國人均GDP已經超過900美元,按照國際經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00-1000美元時,表明已進入旅游發展的排浪式消費階段。目前這種排浪式消費已開始在中國顯現出來。2002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數8778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國內旅游收入3878億元,增長10.1%;全年境外入境人數9791萬人次,增長10%;國際旅游外匯收入204億美元,增長14.6%。 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空氣和水污染日益嚴重,垃圾、噪聲使城市居民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化,因此,人們對清潔空氣的享受,對良好生態環境的追求已越來越迫切。近年來興起的生態旅游業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態需要,所以,生態旅游已成為旅游業中增長最快的部分。 服務消費支出將有較大增長空間 未來5-10年,以人為本的生活觀念日益突出。居民能夠享受到的社會公共服務和公共設施越來越多,這一范疇的消費也隨之增加。 快節奏的都市工作與生活,使人們更重視消費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消費省時間甚至出錢買時間的情況在都市消費中屢見不鮮。相對于消費的效益性需求而言,消費的效率性需求將上升,即消費者在關注消費的效用和質量的同時,更關注消費的便捷性和快速性。其典型表現是服務性消費的快速發展。例如:快餐業尤其是送餐業的快速發展?家庭勞務社會化成為一種廣泛的需求。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家政服務、家庭醫生、家庭病房等開始走進千家萬戶。 大量流動人口的存在擴大了租賃消費空間 大城市的積聚效應和規模效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大量流動人口的存在,將加速與流動性消費相適應的租賃業和二手市場的發展。大城市的流動人口,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臨時過往人員,其中包括前來都市從事商務、事務活動的人員以及旅游觀光人員;第二部分為長期滯留人員,主要是指在都市內從事一定工作的非戶籍人員,其中又可分為通過招聘、邀請而來的國內外高知識人員和大批從農村及貧困地區進城的打工人員。 對于第二部分人員來說,消費行為的本地化傾向比較明顯,但是由于是非戶籍人員,所以穩定性仍然比較差。即使是添置耐用消費品和生活用品,往往也不會作長期打算,其中不少人可能會成為都市內租賃業和二手市場的主要消費群體。兩種不同層次滯留人員的類型,在消費內容和檔次上也會有很大差距。外來民工以及簡單就業人員消費的潛量較小,廉價衣服、舊家具、舊耐用消費品以及盒飯快餐等,會成為他們的主要消費內容。高知識階層的滯留人員消費潛量較大,電腦、書報、娛樂場所、汽車以及公寓租賃會成為他們的主要消費內容。 銀色消費市場廣闊 目前,中國的人口結構已經進入老齡化階段。中國現有60歲以上的人口1.3億,占人口總數的10.45%。由于計劃生育政策和人口預期壽命延長的雙重作用,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愈來愈快。老年群體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特有的消費模式,將會對整個社會的消費結構產生影響。例如: 1、醫療保健需求旺盛。老年人口數量增加帶來醫療保健需求的加大,特別是慢性病患者增多,導致醫療服務的需求上升。據國外估算,老年人的人均醫療費是年輕人的3-4倍。隨著高齡老人增多和人均預期壽命進一步延長,老年醫療保健用品市場將會有更大的發展。一些方便老年人治病的醫療方式,如開設家庭病床、送醫藥上門、組建傳呼醫療隊等,也將大有發展前途。 2、社區養老服務大有可為。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家庭規模微型化的發展,城市核心家庭在家庭總數中所占比重上升,導致家庭養老功能弱化,對生活服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它既包括提供家務勞動、家庭醫療保健、老人照料護理等,還包括在社區興辦老年食堂、茶室、托老所、老年病防治站、以及各種老年文體設施等等。這些服務及設施對于日益要依賴他人的老年人來說,是特別重要的。 個性化消費趨勢日益突顯 隨著消費由必需品為主轉變為非必需品為主,消費方式轉變為享受型消費。享受消費具有表現自我的作用,所以它的根本特點是個性多元化。 人們的生活水平越高,其消費需求的個性化就越明顯。如今具有高收入、高學歷、高信息量的消費者,不再把消費視為一種對商品或勞務的純消費活動,也不再安于被動地接受企業經營者單方面的誘導,而是要求作為參與者與企業一起按照消費者新的生活意識和消費需求,開發能與他們產生共鳴的個性化商品。即便是那些收入水平較低的消費者,也在想方設法體現自己獨特的風格。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要求每件商品都要根據他們的需要而定做,每項服務都要根據他們的要求而單獨提供。(文/董月鮮 作者單位: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