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兒童節 “零歲經濟”異軍突起大有可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30日 15:25 遼沈晚報 | ||
零歲娃娃花消大增 孩子從生下來到滿一周歲要花多少錢?這個問題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可能根本就不是值得提出的問題,小娃娃大都穿大孩子留下來的舊衣服,食物大都是一些家常的,零歲孩子的教育投入也基本談不上,那時代之前零歲孩子花消是很小的。可現在,從生下來到滿一歲,零歲嬰幼兒的花消卻是一個大數目。 孩子剛剛滿一周歲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她家的小娃娃從生下來僅奶粉、尿片等必需品的開銷便已經萬余元。王女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孩子剛出生,每個月的奶粉需要兩罐,4個月后基本需要4罐,按每罐150元左右,僅這一項,一年下來便已經六七千元;尿片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開支,即使白天給孩子用尿布,晚上給孩子用尿片,每天至少也需要兩片尿片,一年下來,尿片又花了1000多元;孩子的奶瓶子需要6個左右,按每個四五十元計算,再加上奶嘴的花消,也花了大概500元左右;此外加上安撫奶嘴、小勺小碗、圖書畫片、衣服、玩具,一年的花消已經超過萬元。 據新浪網調查資料顯示,由于零歲的孩子太小,家長們在選擇衣物、玩具、食物時通常都把安全和質量放在第一位,這使得家長們把目光自然也就盯在了專賣店、大商場中,一些品牌形象好、價格相對較貴的玩具、奶粉、衣物便成了零歲孩子家長的首選。“孩子一歲前,為了怕甲醛含量過高,她的衣服基本都是選品牌的,一套襯衣至少也要六七十元。”王女士的這番話也許道出了現如今零歲孩子高消費的主要原因。 商家鐘愛零歲娃娃 原本做廣告生意的陳女士從2000年初就開始瞄上了玩具,經過一年的市場考察,她選中了一個北京的木質玩具品牌進行代理,這個在北京經銷情況頗好的玩具主要的銷售對象便是零歲的孩子。取得這個牌子的代理權后,兩年來,這個玩具在沈城的銷售業績逐年上升,在沈城孩子媽媽中也是小有名氣。雖然由于僅代理了一個品牌的玩具,陳女士在玩具市場并沒有賺得盆滿缽滿,但陳女士告訴記者,初步的市場運作已經證明了零歲孩子消費市場很大,她已經打算再多選幾個嬰幼兒用品的品牌,將嬰幼兒用品經營進行到底。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沈城像陳女士這樣瞄準嬰幼兒用品市場的經營者是大有人在,而她們的共同理念便是零歲嬰幼兒市場的將會是一個新的商業金礦。 陳女士的想法在市場經營中也可窺見一斑。1999年中興商業大廈改造前,沈陽的兒童用品市場始終未形成規模,零歲嬰幼兒用品銷售更是未見成型。2000年,大廈改造后重新開業,原來規模很小的兒童用品商場擴大至原來的4倍左右,并專門辟出零歲嬰幼兒用品的銷售區,而近年來該商場零歲兒童用品的銷量也增長了4倍左右。 去年六一前夕,興隆大家庭兒童玩具商場開業,零歲嬰幼兒用品也開辟出專區銷售。 除了一些大型商場瞄準了零歲嬰幼兒市場外,沈陽街頭一些專營兒童用品的小店也新增了不少零歲孩子的玩具、衣物,甚至一些專門為零歲孩子開辟的小店也時不時地進入人們的視線。 由于對零歲孩子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逐漸提高,零歲孩子的教育費用也是逐年升級。北方圖書城零歲兒童圖書品種從2000年起至今已經翻了4倍多,銷售額卻上升了30多倍。 2001年,沈陽出現第一家親子園,隨后,沈陽親子園的成立如雨后春筍般。 零歲市場利潤誘人 零歲嬰幼兒市場為何會如此迅速發展?利潤空間的巨大恐怕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據玩具經銷商陳女士介紹,品牌玩具、服裝等用品在商場的賣價一般是進價的2.5倍至3倍,扣除商場所收的費用外,玩具和服裝等兒童用品的利潤大致在30%——40%左右,與家電、成人服裝等已經發展起來的行業相比,這個行業的利潤空間應該說是比較可觀。 除了較為可觀的利潤空間外,新生兒市場的巨大也是商家們看好這個市場的主要原因之一。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有2000——2500萬嬰兒出生,新生兒每年消費額在2000——5000元左右(不含食品),按2000元計算,每年市場需求約為400億元人民幣,這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 “零歲經濟”大有可為 省社會科學院省情所所長梁啟東認為,“零歲經濟”是近兩年新興起的一個經濟亮點,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零歲經濟”將會有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社會發展使得老百姓在對待零歲孩子消費時,更加注重用品的安全性、教育性、個性化,一些品牌兒童用品在這方面做的相對較好,因此,一些品質優良、但價位較高的品牌兒童用品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另外,盡管家家都是一個孩子,但為這一個孩子消費的卻是大有人在,孩子一落地,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叔叔阿姨等人便爭著給小寶寶買來各種用品,這在無形中也增加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消費。 未來一段時間,零歲兒童消費市場將會是商家們的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商家們應及時調整經營思路,把握商機,加大嬰幼兒用品向安全性、教育性、個性化方面的開發力度。另外,梁啟東還提醒商家在盯住城市高消費群體的同時,也要注意市場的細分,要兼顧高中低檔不同層次的消費。 本報記者 陳健/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