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界遭遇生死劫 上海有關人士稱關門另有隱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30日 07:47 中華工商時報 | |||
【記者楊聯民李剛上海報道】 自今年5月1日起,聞名海內外的上海大世界游樂中心關門停業。響應政府號召為預防非典而忍“痛”關門是一個原因。但據了解,“大世界”長時間來門庭冷落游客稀也是為關門背后的一大隱情。 由滬上大商人黃楚九創建于1917年的上海大世界曾留下近半個世紀“遠東第一游樂場”的盛譽。上海解放后,這里一直是人民大眾賞藝游樂休閑的標志性場所。改革開放以來,“大世界”作為共青團上海市委的屬下單位,一直擔當著倡導精神文明、傳播“海派”藝術、吸引市內外及海外游客的重任。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這里幾乎每天游客盈門。1995年5月1日勞動節,“大世界”創下2萬余人次游客的驚人紀錄。 20世紀90年代初起,生意興隆的“大世界”經濟效益可觀,組建了股份制公司,把經營的觸角伸向房地產、服裝、尋呼臺、餐飲等領域。員工的工資、獎金之豐令滬上娛樂業同行羨慕。然而從1997年、1998年開始,“大世界”漸現滑坡狀。主要原因,一是上海許多新型娛樂場所以及江蘇、浙江等地的強勢游樂基地搶走了諸多原本屬于“大世界”的游客;二是滬郊青年人喜愛滬劇、越劇及雜技的不如他們的父母輩多,“大世界”的這一集江南戲曲于一爐的特色無法吸引 他們;三是因“大世界”獨特的法式建筑屬文物保護對象,建筑結構不容破壞亦難以作重大改觀,更不能向高空發展,甚而連安裝中央空調也難以實施,其整體的舒適休閑程度越來越遠離現代化。總之,大世界落伍了,又不能單純成為文物或博物館供人欣賞,終于陷入商業危機。 2000年初至今,“大世界”營銷方面作了走出去、迎進來等多種促銷手段,開展了多項以團體游客為目標群體、與滬上及外省市旅行社合作迎客、廣邀全國各地富有特色的文藝團體進場演出等創意活動,但盛況依然難以再現。以至陷入近年節假日冷冷清清,平日游客少見蹤影的窘境。今年以來,更出現時而一天游客不到100人,時而上午大門一開僅幾名游客的空前“熊市”。關門停業在預防非典的大勢下成為現實亦不失為明智之舉。 據記者近日從有關渠道得知,“大世界”今后肯定要動。怎么動?將這塊黃金寶地作好文章,是“大世界”認定的解難脫貧力爭東山再起的首要“命門”。至于拆掉原有建筑另造一個新的“大世界”,將牽扯有關政策及相當麻煩的審批手續。但時間不等人,“大世界”不動尤其是不大動,前景絕對不容樂觀。有關人士稱,“置之死地而后生”應列入決策者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