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變臉快質量令人憂 缺乏標準合格率僅6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15日 10:07 人民網-市場報 | ||
5月13日,一家防非典口罩定點廠向北京防治非典聯合工作小組物資保障組聯系供應口罩的事情時,得到了一個意外的答案———口罩貨源已經非常充足。而剛剛在6天以前,也就是5月7日,防非典小組的物資保障組還通過媒體,向全國廠商發出關于征購防治非典醫療救治物資公告,征購16層棉紗口罩和醫用口罩。 -一哄而上緊俏品變滯銷 這個廠家是河北省鳴鹿服裝集團,原來以生產服裝為主,北京疫情嚴重,急需口罩后,迅速將部分生產線轉為生產口罩,4月24日被非典指揮部確定為河北省防非典口罩定點生產廠,被河北省質監局批準生產(醫用)衛生口罩。其間,有兩家北京的公司主動找到他們訂購了13層紗、18層紗的口罩20萬個。然而,從5月8日到現在,再也沒有北京的哪個單位主動找他們購買口罩。盡管廠家在報紙上做了廣告,北京辦事處的銷售人員又在北京四處活動,找北京市各區的防疫局,找商場、找貿易公司,都碰了釘子。目前廠里生產的口罩只能供應給河北市場和其他的省市。 在北京的零售市場上,口罩的確不像以前那么難買了,記者隨便走了幾家商場和藥店都能買到口罩。而在4月下旬,買口罩的確是件難事,許多商場、藥店都掛出了“口罩無貨”的牌子。“五一”期間,北京市商委新聞發言人閻立剛向媒體介紹,北京市場口罩日需求量達到100萬只,市場缺口在20萬只。北京市防治非典聯合工作小組物資保障組還專門成立了口罩小組。得知北京口罩告急的信息,許多企業轉產口罩供應北京市場,僅上海市就有三槍內衣、海螺服飾等企業加緊生產或轉產防護用口罩,從原來每天僅生產15萬只,猛增到190萬只。 “昨天還是供不應求,今天就變成了供過于求,沒有料到口罩市場比小孩的臉變得還快。”一位不愿透露廠家名稱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鳴鹿服裝集團的北京辦事處負責人賈先生談起目前的市場行情,一陣嘆氣,“不光是我們廠一家,現在我們的同行中其他廠家的口罩也不好賣,現在北京的口罩市場已經供過于求了!”。對北京口罩市場變化的原因,他說:“現在看來,一個原因是北京市的中小學放假了,一些賓館、飯店也放假了,這減少了對口罩的需求;另一個原因是搶購口罩的時間已經過去,大家該買的都買了。” -缺乏標準 合格率僅6成 在眾多廠家轉產口罩以至北京口罩市場變臉的同時,口罩的質量卻一直沒有讓消費者感到放心。無論是北京市場,還是外地市場,工商局查處銷售不合格口罩的事件屢有發生。 5月12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披露的最新國家監督抽查結果顯示,口罩質量合格率不足七成,而上海、安徽等部分省市口罩平均抽查合格率僅為五成,主要問題是尺寸小、層次少等問題嚴重。據了解,口罩市場不規范的原因,一方面是企業轉產口罩的時候,國家尚未公布生產口罩的強制性標準;另一方面是企業在轉產的同時,缺乏生產口罩的技術經驗,對民用防護口罩,特別是生產醫用防護口罩的標準知之甚少,如一些小的針織廠家,竟然直接把原來生產內衣的棉布原料拿來做口罩。 為了規范口罩市場,4月下旬,上海、重慶市等地公布了地方標準。4月30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公布了生產普通脫脂紗布口罩、醫用防護口罩的國家統一標準,其中包括推薦性標準和強制性標準,要求生產單位自本標準實施之日起按本標準組織生產,經銷單位自2003年6月15日起實施。標準中對醫用防護口罩的外觀、口罩帶、口罩過濾效率、氣流阻力、消毒和滅菌功能等各項技術標準都有明確指標,對普通脫脂紗布口罩的外觀、紗布層數、包裝等有詳細規定。 然而,由于口罩的國家標準剛剛推出,許多正在生產口罩的廠家還沒有按照國家標準生產。即使是一些大的生產廠家也是如此,如河北鳴鹿服裝集團目前還在按照客戶要求的紗布層數生產。而消費者也不明白什么樣的口罩是符合國家標準的,記者對周圍的10名朋友購買口罩的標準進行了調查,大多數人只表示要買16層、有生產廠家的口罩,其實,這樣的要求離國家標準距離還很遠。 實際上,口罩市場和消毒液、一次性防護服等市場相似,在非典時期,許多企業抓住商機,加快生產或是轉產這樣防護非典的物品,固然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但口罩市場的供過于求已經敲響了警鐘。一哄而上,沒有理性分析市場的需求走向,沒有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生產,恐怕辛苦忙碌到最后,很可能收獲甚微,甚至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市場報》(2003年05月15日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