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至今對奶粉限令召回總共4次,惠氏占3次
-發自廣州
本報訊 “惠氏奶粉召回風波”雖然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但是有關這個問題的討論并沒有結束。在奶粉方面中國政府只有4次限令召回的公告,而惠氏就占了3次。最近出版的《
21世紀經濟報道》撰文質疑:這到底是否僅是一起偶然事件?為什么半年之內惠氏在中國的奶粉產品兩次被召回?
奶粉污染緣于工廠檢修?
對于這批今年7月12日至9月25日期間在惠氏公司美國費蒙特(Vermont)工廠生產的“可疑受污染產品”,惠氏表示,這是由于該工廠進行夏季停產檢修期間,大量外來人員所造成的生產環境污染所致。9月25日至10月3日,惠氏費蒙特工廠停產進行了嚴格的清潔消毒。
美國惠氏藥廠(中國)有限公司公共事務高級總監李正達給了一個更為具體的解釋:“這個工廠很大,有不同的生產線,所以當時有的生產線停產進行檢修,而有的生產線還在繼續開工、運行——對工廠來說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南慶賢的疑問是,食品工廠的檢修,必須通過HACCP質量管制法(國際上通用的確保食品安全的一套管理系統)的論證之后才能繼續生產,并且檢修完就應該進行徹底消毒,否則肯定無法保證整個車間的衛生符合標準。“應該說在這種分區停產檢修的狀況之下,可能是衛生隔離措施控制得還不夠嚴格,管理上的某些疏漏造成了生產環節的污染。”李正達很坦率,“公司的調查表明,這是一個獨立事件,并不反映惠氏在企業管理上存在什么問題”。
市場開始接受考驗
然而,對于惠氏來說,這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今年上半年的“亞硝酸鹽”事件,惠氏的處理目前看來仍不太令人滿意。
早在今年3月,北京檢驗檢疫局在抽檢行動中就查出惠氏愛爾蘭工廠生產的“學兒樂”奶粉亞硝酸鹽含量超標,惠氏藥廠(中國)有限公司開始對“學兒樂”奶粉進行回收并銷毀,但當時惠氏沒有對外公開宣布收回奶粉,只是通知各地的經銷商。直到今年5月下旬,衛生部組織的又一次抽查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惠氏才正式宣布收回“學兒樂”兒童成長配方奶粉。
惠氏前前后后的態度也頗耐人尋味:5月中旬一些媒體對此事曝光之后,惠氏先是在全國多家媒體上作出“澄清”,首次被查出的產品“從未經零售渠道流入市場”。沒過幾天,又宣布召回市場上同一批次的“學兒樂”,因為通過調查,惠氏發現市場上的部分產品還是存在問題;從而否認了“從未流入市場”一說。5月27日,惠氏將召回范圍擴大到所有的“學兒樂”,以“消除消費者的不安”。“亞硝酸鹽事件也是偶然性的。”這是惠氏至今仍在堅持的觀點,“它本身與工廠的質量管理沒有關系,在中國是因為國家現行標準的原因而被召回”。
在承認“從5月開始惠氏中國的業務受到一定影響”的同時,李正達不斷強調,惠氏中國每年的業務都在“持續地增長,沒有什么下降”。
有關機構的調查數據顯示,至少現在來說“亞硝酸鹽”事件對惠氏的市場已經造成不小的影響:以上海地區為例,今年5月之前惠氏奶粉的市場占有率高達7%-8%,而如今已經下降到了約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