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商家參與價格戰實屬無奈 名德攝
本報記者鐵佼 段志敏
按慣例,經歷完“國慶”黃金周旺銷之后,北京大商場要到12月中旬才會開始新一輪促銷大戰。但今年一進入11月,打折熱浪就陸續襲擊北京各大商場。進入本周,隨著北京東部、西部兩大商圈近20家商場都不約而同狠施“打折辣招”,更是將商戰在全市范圍內引爆。種種跡象表明,在提前上演的冬季大戰背后,百貨商店正在心情各異地品味今年寒冬的蕭
索。
折聲一片
引燃今年北京百貨店冬季大戰的商場,可能要屬西單中友百貨。早在10月下旬,中友百貨就借舉辦“第四屆購物節”之機,突下殺手推出化妝品、女士配飾等“滿100送55A券”。
其他百貨店在不甘的同時紛紛跟進。本月初,崇光、世都、百盛又先后加入戰團酣戰。到上個周末,翠微集團下屬翠微、甘家口大廈、當代商城3家大商場聯袂出擊,商品八折后滿百送20。
與翠微大廈毗鄰的城鄉、華懋等商場自不敢怠慢。剛加入該商圈百貨業征戰的大中電器,更是打出百貨主力品牌6-9折后再滿百送50的強勁力度。至此,北京西部商圈已硝煙升騰。
而東部商圈由太百“全場七折起滿百返20”引燃的戰火,也全面蔓延。記者昨日獲悉,本周開始,一向少打折的王府井東安市場推出“滿百送30”,與之隔街相望的百貨大樓盡管11月上旬剛結束“滿百送30”,本周將又一輪轟炸。
從城西到城東,大型百貨店“打”聲遍地,“折”浪翻滾,都在為淡季作奮力一搏。
戰績不俗
盡管時值商業淡季,但一些商場打折促銷對銷售的帶動效果還算明顯。除中友外,翠微、崇光、新世界、太平洋等商場的銷售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翠微大廈宣傳主管韓云昨日向記者介紹,翠微上周六開門第一小時就銷售240萬元,而平常周末日銷售額最高不過400萬元。在北京首次大開“打折殺戒”的太平洋百貨也嘗到甜頭。太百營業部經理黃文戰透露,從11月8日推出促銷活動,打折首日銷售就提高了2倍。
從百貨店目前打折情況看,參與活動的多是服裝、服飾類利潤空間較大的商品,即使打折后商家仍可獲得微利。去年翠微店慶打折時就有內部人員透露,雖然利潤只有1%,但如果乘以7000余萬的銷售額,促銷期內的獲利仍然不菲。
表面看,打折短期內確實可提升商場的業績,但是這種利好刺激到底能持續多久?專家對此表示懷疑。北京工商大學營銷系主任張永認為,顧客被打折吸引,主要看重了打折商品的低價位。
但由于不少顧客在打折。內滿足了購物需求,這必然影響到商場日常的經營業績。而且打折使越來越多的名牌產品也參與其中,這并非好事。因為名牌商品價格一般不菲,如果定期打折形成規律,消費者就會等待打折時機購買。持續下去,名牌商品的利潤空間和品牌價值都要打折扣。最終受影響的還是商場的利潤。
被逼無奈
許多商家都承認打折并不是好的營銷手段,但不少百貨店老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大倒苦水:參與價格戰實屬被逼無奈!
東安市場市場部經理李紹章認為,今冬各大百貨店提前打響價格戰,原因在于今年百貨業經營業績不理想。要想完成年終指標,最后兩個月拼上一把。而且其他商家搞活動,自己如果不跟進,銷售額肯定會受影響。東安副總經理姚秀梅認為,目前北京商品資源的種類并不豐富,各家商場遠未實現差異化經營,在品牌重復率高居不下的情況下,價格便成為競爭的重要手段。
-專家支招
加減法
著名商業專家清華大學副教授、博士李飛認為,百貨店經營越來越難,本質原因是百貨商店進入成熟期。成熟期的標志是市場占有率開始停滯或下降。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百貨店占零售額的比重已從過去的80%以上降至40%-50%,而這40%-50%被越來越多的百貨店所分割。
對于北京不少5-10萬平方米的百貨店,李飛認為它們的出路有兩條,也可用加減法概括。一是先減后加,如將所有百貨店的家電部減掉,減掉這些家電部再加起來組建一家百貨家電公司,以租賃方式使用原有店鋪,形成規模優勢,使他們完全能與大中、國美等家電連鎖店相抗衡,百貨家電公司各股東分享其利潤。
二是先加后減,將吃喝玩樂、購物休閑等功能引入百貨店擴展為購物中心,再根據經營狀況減掉效率不佳的租戶。但這種轉型會遭遇過多購物中心的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