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專家指出,在中國有可能在制造業大國的位置上更向前推進一步的今天,出現了與制造大國地位極不相稱的尷尬局面: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制造業人才尤其是高級藍領稀缺的國家。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曾湘泉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技術工人將面臨更大的挑戰。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中國將更加深入地參與國際分工。世界各國的企業和
跨國公司紛紛來華投資設廠,越來越多的產品將打上“中國制造”而運往世界各地。在這種情況下,制造“中國制造”的技能人才就成為事情的關鍵。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最新報告表明,目前中國城鎮企業共有1.4億名職工,其中技術工人7000萬人。而在技術工人的隊伍中,高級工僅占3.5%,與發達國家高級工占40%的水平相差甚遠。未來三年,中國必須通過職業教育,培養3000萬從業人員,才能緩解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高技能人才荒。
技術工人的素質低,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目前中國企業平均產品合格率只有70%,不良品每年的損失近2億元。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只有15%左右,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只有29%,遠低于發達國家60%-80%的水平。
“要提高‘中國制造’的競爭力,就要著力培育高素質的技術工人隊伍。”曾湘泉說。
中國“十五”(2001—2005年)計劃提出,要在5年內將職工中的高級技能人才的比例提高到20%。為了培養和造就一大批“中國制造”的專業技能人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就非常重要。
《人民日報.華南新聞》(2002年11月08日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