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
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再加上環保先覺者的倡導,綠色觀念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模式,綠色消費也在我們的生活中悄然興起。但是,僅僅學會綠色消費還遠遠達不到綠色生活的標準。
綠色生活倡導的是更好的生活,而不僅僅是更好的消費。綠色生活是人類通過自身包括生活舉止在內的所有實際行動,來實踐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它的最終目的則是要使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天然節奏和自然循環相一致。
因此,綠色生活是新世紀的時尚,它體現著一個人的文明與素養。
綠色生活包括的內容非常廣泛,比如:節約用水,節約燃氣,選用節能電器和燈具,少用或不用超薄塑料袋,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少寄或不寄賀卡,少用餐巾紙多用手帕,不浪費食物,不大吃大喝,少制造生活污水;愛護環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尤其不要亂扔廢舊電池,分類放置垃圾;愛護花草,愛護樹木,少用化學藥劑,使用無磷洗衣粉,不亂挖發菜、甘草、冬蟲夏草;還可以報名參加植樹,現在我們還不太習慣為環保捐款,不然的話還可以為環保捐點錢。一句話,有利環境的事情多做,不利環境的事不做,同時多多向家人、親屬、朋友宣傳環保知識和環保觀念。
就拿扔垃圾來說吧。說有不少國人不會扔垃圾,不是夸大其辭。講環境保護,一個人最容易做到而且必須做到的是———知道手里的垃圾該怎么扔。如果大家連垃圾都不知道該怎么扔的話,美好的環境根本就沒有保障。因為現在的垃圾成分復雜,有些還是有毒有害的。
剛到德國留學的一名中國留學生,總是習慣于把廢電池扔在垃圾桶里,有人馬上告訴他這是有毒有害的,必須放到回收的地方。他從此就再不這樣扔了。我們對待手里的垃圾不能總是那么隨意,不僅不應隨地亂丟,即便隨意扔進垃圾桶也不行,而應做好分類回收。紙、塑料、玻璃等等都要單獨放。紙可以運到造紙廠,塑料等也都有把它們處理利用的工廠,而有機物可以堆肥。這樣,城市里就不會再出現新的垃圾山。現在許多城市的垃圾桶都有分類回收的標志。
垃圾分類,在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已實施,回收已是婦孺皆知的常識。實際上,這些對于中國老百姓來說并不陌生,過去我們有這種傳統。
在國外,居民把廢紙、飲料罐、有機廢物等分開送到固定地點,然后有人收集清理。物業管理會經常與居民溝通,比如寫信告訴居民:你是這個城市的居民,你就更要愛護這里的環境;并通知大家:星期一把廢紙送到哪里,星期二集中塑料類垃圾。
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地實現垃圾減量化。怎樣做到呢?你可以這樣做:外出購物時包中裝一個折疊式購物袋,省卻購物時的外包裝;不喝瓶裝、罐裝飲料,外出自己帶杯子;買預處理蔬菜,適量烹制食物,以減少廚余;果皮、葉子等放在大花盆里作為花肥;購衣時認真考慮用途,件數少,非至破損,繼續穿用;不備煙灰缸,客人也不準吸煙;不用紙杯和免洗餐具;派不上用場的東西不帶回家,有人需要的東西盡量送出去。這些看起來是小事,實際都是保護環境的大事,如果人人都有這種環境意識,人人都這樣做,自然會影響到生產和市場風尚,自然會給我們的生活環境帶來新的氣象。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滴水或用后不關的水龍頭。也許很多人認為這流不了多少水。但是全國有成千上萬的水龍頭,加在一起可不是小數。我們完全可以在用過水后、洗手洗澡打肥皂和洗碗間歇時,隨手關閉水龍頭。這也是綠色生活方式的體現。
為了節約用水,我們應當努力多次使用水資源。比如:洗臉洗菜的水可以用來洗拖布和沖廁所,魚缸里換下的水和淘米水用來澆花;夏天用水多,廢水又無法存放時,可以用管子直接把養魚的水和洗衣服的水引入菜地或者綠地。到餐廳去吃飯的時候,應當盡量節約使用碗、盤、碟等,一個碗一雙筷子就夠了,因為洗滌碗筷是很費水的。多用幾副碗筷省事,但會給我們生存的環境帶來麻煩。
生態環境的惡化,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僅僅是財富的增多,還應當包括生態環境的改善。當我們不得不呼吸污濁的空氣,飲用污染的水,即使食有魚,出有車,住有樓,總還是有缺憾的。
生態的改善與千家萬戶的切實利益和生活質量息息相關,需要全社會的每一個人都參加進來,行動起來。
我們可以不拿環保當作一項事業,但我們可以生活得很“環保”。我們并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只要我們有一點保護環境的意識,養成一種綠色生活方式,生態環境惡化的局面就可以得到遏制,我們的家園就可以更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