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評論員童大煥
酷暑熱日當頭,轉眼又到了大學畢業生報到的時間。受高校擴招和世界經濟放緩、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但是可以肯定,廣州、深圳、上海、北京等發達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應屆高校畢業生接收工作仍將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南方都市報近幾日推出的《千軍萬馬下廣深》大學生就業專題報道表明,廣州和深圳
仍然是全國大學生就業的大熱門。
這意味著什么?這首先意味著廣州和深圳可以在日益開放的人才市場上吸納更多更好的人才。因為市場的自由獨立選擇本身就是一種民主和公平的表現和實現形式,甚至是一種最為公平的民主的表現和實現形式。當各種各樣的人才作為“人力資本”在市場上和各種“貨幣資本”實現獨立的雙向自由選擇的時候,公平和民主已經在這種選擇中得到了足夠充分的體現。這樣的雙向選擇越自由、越獨立、越充分,人才市場和資本市場就越公平、越民主,人才的效率和資本的效率就越高,雙方的增值空間也越大。
因此,人力資本和貨幣資本“不約而同”地往信息密集度高、機會成本低、平均稅負低、投資環境好的發達地區集中和轉移,是人力資本和貨幣本身的本能驅動。
市場化程度越高,這種驅動越強烈,越不可阻擋。所以那種“外地生源畢業生進入某某城市就業的愿望增強,增加了該城市畢業生就業市場的壓力”諸如此類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道理很簡單:人力資本和貨幣資本之間是需要一個動態的平衡的,而且市場的調節本身也有足夠的能力維持這種平衡。大量外地畢業生進入表面上、短期內“增加了本地畢業生就業市場的壓力”,但它同時也為當地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儲備,反過來吸引優質貨幣資本的進入!過去我們只看到貨幣資本可以吸引人,卻沒有看到優秀的人才同樣可以吸引貨幣資本!而且,這種平衡只能由市場本身隨時調節,才有充分的靈活性和及時性、準確性。
但是各地方政府通常都喜歡采取各種手段,調整高校畢業生的接收政策,對非本地生源畢業生就業實行準入制度等,并試圖以此保證本地生源畢業生充分就業、引進急需的緊缺專業人才,達到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的目的。各地政府迫切希望自己在這方面“有所作為”,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在這方面,也許政府有所不為,才是真正的大有作為。那種計劃經濟的做法在許多經濟領域行不通,在經濟活動中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分支————人才市場上照樣行不通。人才市場和其他細分市場沒有任何的不同,它只需要政府制定并努力維護一個自由公平的良好競爭環境,而不是這邊扎一道籬笆那邊砌一堵圍墻————實踐將會證明,那同樣是一種畫地為牢固步自封。
對于選擇到廣州深圳就業的大學畢業生來說,他們應當是做了個相當明智的選擇。因為穗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是機會眾多充滿挑戰的熱土,他們有更好的機會也有更多的選擇。
任何人追求自己的理想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先必須“安身立命”,然后在不斷的放棄———選擇中慢慢逼近理想。對于一個肯奮斗的人來說,他最大的成功就在于選擇。惟有對自己負責,才能對他人、對社會負責。許多身在異鄉的人,對故鄉的貢獻往往反而更大。
這里,將受到最大挑戰的不是別人,而是各地方政府。在市場經濟下,人才資本和貨幣資本都是長腳的飛毛腿動物,跑得飛快。它們都是用腳投票的東西。如此,地區間的競爭力可能就會變成相當程序上“政府間的競爭力”。
目擊者,親歷者,見證者,知情人――《焦點訪談》期待你!
新浪手機圖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載最新圖片送大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