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葉斌 通訊員裴新軍 馬建華
6月19日,北京乳膠廠的領導手里托著印有“打假維權、服務企業”八個大字的錦旗,來到了通州工商分局,緊緊拉著分局工作人員的手,連聲說“謝謝你們!是你們幫助我們挽回了經濟損失,維護了我廠的合法權益。”
前不久,美國客戶通知北京乳膠廠,他們出口到美國的醫用手套被有關部門扣留,原因是在產品中混有不合格產品。得到消息后,工廠立即派人來到美國。通過鑒定,發現這批出口產品共有64個集裝箱,其中僅有16個集裝箱的手套是北京乳膠廠的產品,另外48個集裝箱內的手套卻不是。這48個集裝箱內的乳膠手套雖然在包裝上也印有“雪蓮”商標,卻沒有廠名和廠址,每副手套重量只有20克,而不是生產標準規定的每副60克,并且在手套內混有稻草等雜物,存在著嚴重的質量問題。這些假冒產品殃及了16個集裝箱的合格產品,被美國客戶全部退貨。但若再運回國內,還要支付昂貴的運費,最后乳膠廠只好忍痛將全部產品就地銷毀。這次事件使乳膠廠直接損失48萬美元。
還在今年3月份,俄羅斯也發現過假“雪蓮”。乳膠廠技術人員對俄羅斯市場上的假“雪蓮”鑒定時,發現它們都是國內產品,并且在外包裝上印有一個不熟悉的條形碼。針對這一“發現”,乳膠廠立即派人到國家條碼中心進行查詢,被告知使用這個條碼的是國內江蘇省張家港地區的一家企業。
針對這一現象,乳膠廠下決心要進行打假。可是這個“假”該怎么打呢?通州工商分局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非常重視,立即派人到乳膠廠調查情況,幫助企業整理搜集有關證據,向乳膠廠解釋有關法律法規,介紹打假維權成功的案例,做好法律援助,同時擬定打假方案。4月8日下午,通州工商分局及時與江蘇省張家港工商局取得聯系,執法人員協同北京乳膠廠廠方代表直接飛往張家港解決“打假”問題。
幾天后,當張家港工商局通知已查清被假冒商標商品的非法經營額為750萬元,非法獲利22萬元。
4月16日,經過當地工商機關調解,北京乳膠廠與制假企業達成協議,制假企業一次性賠償北京乳膠廠經濟損失26.8萬元。
目擊者,親歷者,見證者,知情人――《焦點訪談》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