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杭州6月5日電 日前前往歐盟游說制止CR法規(guī)的溫州“中國民間第一團”,在歐洲各國聽到最多的是,“你們來得太遲了!”事實上,歐盟早在1998年就動議制定了CR法規(guī)草案,矛頭直指溫州打火機廠商。已在別人刀俎上放了3年之久的溫州企業(yè),一直到表決倒計時之際,才驚悉這一事關生死的信息。
當年第一家應訴美國傾銷指控的企業(yè)———杭州彈簧墊圈廠,第一次在填寫美國商務
部的調查問卷時,竟然連自己的產品在美國市場上售價是多少都不知道,老廠長懷著樸素的感情在美國的聽證會上大談地方黨委政府對企業(yè)如何關心、支持,結果令美方更堅信“有政府補貼”這個虛假的論點。
傾銷指控需要由進口國同類產品產量占25%以上的企業(yè)提起,但是國內許多企業(yè)被反傾銷后,連原告的名字都從來沒有聽說過,更談不上“知已知彼”。凡此種種,造成了中國企業(yè)闖蕩國際市場的高危局面:外向型企業(yè)“信息內向”,投資決策取決于對行情的單方面判斷,一旦遭遇國際貿易壁壘,只有讓政府做“救火隊員”。
更危險的是,反傾銷往往發(fā)生在中國出口猛增、形勢大好之時,被進口產品打得毫無招架之力的進口國企業(yè),悄悄拿起了反傾銷的“大棒”;而蒙在鼓里的中國企業(yè),卻正在樂觀的市場預期中進一步擴大生產規(guī)模,根本沒有防范“悶棍”的準備。如浙江最大的球軸承生產企業(yè)浙江慈興公司,已經把80%以上的資金和生產能力集中在針對美歐市場的球軸承生產上,今年4月驚悉自己上了美商指控傾銷的“名單”之時,這家公司耗資2億元的上海新廠建設已經箭在弦上。如果終裁結果對慈興不利,其打擊是毀滅性的。
近段時間來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案件猛增,除了我國加入WTO后關稅和配額減免的因素外,很大的程度是因為國內外企業(yè)信息不對稱,國內企業(yè)獲得信息滯后,很多都是“訂單經濟”,只知埋頭生產不問天下風云,對國際貿易可以說是個“盲人”。而國外競爭對手,不但對法律法規(guī)了然于胸,而且對中國企業(yè)的規(guī)模、產量、價格早就摸得一清二楚,他們向有關部門提請傾銷訴訟時,一下子就能拿出幾百頁的調查報告。
專家認為,反傾銷是一個有眾多前提條件的行政調查程序,它像天氣一樣,是可以預測、預報的。要讓政府不再做救火隊員,不要再做“太遲了”的事,根本的一點就是建立反傾銷預警機制,用信息“綠色通道”來醫(yī)治國內企業(yè)“慢郎中”的毛病,及早行動,防患于未然。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