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的消費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到所有家庭成員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成長,也關系到社會和集體的利益。但目前,大多數中國家庭在消費問題上都存有種種誤區,即對消費對象、內容的科學性把握不夠以及消費行為的不科學、不合理。
誤區之一:抑制消費。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家庭是遵循量入為出的原則進行消費的,但也確有一些家庭認為財富有限,消費就是消費,留給將來的積蓄越多越好,現時消費越省
越好。到2001年底,我國城鄉居民的存款總額已突破7萬億元,這個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居民消費的實際增長速度。抑制消費讓大多數家庭過著清苦的日子,對他們的精神生活也有著不可輕視的負面影響。
誤區之二:超前消費。與抑制消費相反,有些家庭的經濟實力并不強,卻常常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追求不切實際的高消費,導致家庭財政赤字高掛,遇有孩子升學、婚嫁、集資購房等大事急事,拿不出一點積蓄,只能望而興嘆。
誤區之三:面子消費。與別的家庭攀比消費,別人買什么投資什么,自己生怕落人之后,被人嘲笑,也跟著辦。這是一種完全非理性的消費方式,它造成了家庭投資的重大浪費,使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誤區之四:愚昧消費。現實生活中,落后、愚昧、無知的消費習慣大量存在,如修陵墓、造廟宇、看風水、算命占卜、大吃大喝、吸毒、賭博、酗酒以及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等。據報道,福建省一鄉鎮有宮、廟、社、祠、殿等封建迷信設施532座,土地廟竟達1萬多處。這些設施的“開光”、“出游”、“謝恩”等活動,每年花費大量資金,人均近千元。如此愚昧消費既有害身體健康,又浪費錢財,還破壞社會風氣,有損人的道德修養,理應擯除。
誤區之五:無序消費。不少家庭在消費問題上從無系統的規劃、宏觀的決策,往往逮住什么就是什么,說買就買,想花就花,厚此薄彼,輕重顛倒。如有的家庭平時省得要命,過起節來卻大手大腳,認為不消費等于沒過節;有些家長把子女當小皇帝來供養,但自己卻是省吃儉用,有的甚至對長輩十分苛刻,盡量少給錢甚至不花錢,有的光注重物質消費,對精神消費的支出一毛不拔。
(曾亞波夏正凱)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