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4月份爆發了近年來極其少見的井噴行情,令飽受煎熬的投資者欣喜若狂,紛紛向市場注入新的資金,但僅輝煌一個多月,市場就被接二連三的拋貨打得潰不成軍。價格屢創新低是其最典型的特征,由此形成層層深度套牢盤。雖然造成暴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集郵公司肆無忌憚地向市場派發手中的籌碼及管理層突然決定加大小型張的發行量,顯然是起了誘發和加速作用。
由于決策失當,導致市場財富大幅縮水,使得集郵者、投資者、郵商等市場中的中堅力量不堪重負,郵商的表現尤為突出。
為了阻止市場繼續暴跌,集郵公司不得不暫停了拋貨行動。投資者將這種結果概括為全盤皆輸:決策者損失的是權威,投資者損失的是金錢,市場損失的是機制,社會損失的是信譽。筆者認為,大量郵市市值的無謂損失告訴我們,提高郵市政策的決策質量,避免郵市由此造成的市場劇烈波動,乃是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要減少市場中的決策失誤,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解決:
第一,決策應當是科學的決策,也就是說要符合市場的實際。例如郵票面值的設置呈現典型的高面值化,加之發行量又是高居不下,造成郵票的大面積深幅打折,打折之風已成為難以根治的頑癥。這種情況在今年的發行政策中表現得更為明顯,尤其是大量濫發普通郵資封片,簡直到了泛濫的程度。發行并不符合市場需求的東西,就是對市場結構的嚴重破壞。
第二,失誤的發現。從本質上來說,市場決策失誤是難以完全避免的。問題在于,在決策及其實施的過程中,如何能夠發現這些錯誤。例如1997年發行的“香港回歸”金箔張,當時并沒有多少人發現巨幅市場震蕩,后來才認識到了這一點,失誤的決策變成了失誤的實踐。
第三,錯誤的糾正。發現失誤固然不易,糾正錯誤往往更難。現實的情況是,某些部門對于例如小型張的增量與增發,是不應該犯卻犯了錯誤,當市場做出強烈反應之時,管理層仍在維護著自己的權威,如果錯誤能得到及時的糾正,郵市也不會走到今天這種地步。教訓是深刻的,建立起錯誤糾正機制迫在眉睫,要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只有投資者的利益切實得到了保護,市場才有吸引力,才能走上健康發展之路。
(周鳳遲)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