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降價“沒感覺”只不過是患者和消費者沒有感覺到藥品降價帶來的實惠,在這背后人們首先是感覺到藥更難買了,病更難治了,生病更痛苦了;更加感覺到藥品生產和流通中的商業道德、職業道德和人道主義精神太稀缺了;還有就是感覺到醫藥領域的改革還遠遠不夠。
新聞背景:根據國家計委發布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的藥品降價通知,從
1月15日開始,對383種藥品實行最高限價,其中80%以上的藥品都做了下調,最高降幅達80%。然而據近日媒體報道,有數種常用類藥品因為這次“降價通知”而在大多數醫院、藥店中“蒸發”,眾多市民實際上無法買到國家限價的降價藥。曾于一年前“三問”醫療業的全國政協委員卜仲寬,今年也發出了“藥品降價怎么沒感覺”的疑問。
從醫藥分家到藥品降價,從醫療保險改革到藥品監督管理法的修訂,醫藥衛生領域發生的悄然變革引起了人們前所未有的關注,也曾是今年“兩會”的一個熱門話題。“兩會”期間,媒體上不乏關于政協委員建議“給醫院算算成本”、普通百姓關心“看病太貴”等報道。曾于一年前“三問”醫療業的全國政協委員卜仲寬,今年又提出新“三問”,問題之一就是:“藥品降價怎么沒感覺?”
是呀,藥品降價怎么沒感覺?不僅卜老,近期但凡和醫藥打過點交道的人,恐怕都會有此一問。上千種藥品降價,降價面不可謂不大,按說到醫院看病應該有感覺,到藥店買藥也應該有感覺,沒感覺是不正常的。然而,“沒感覺”只不過是患者和消費者沒有感覺到藥品降價帶來的實惠,并不是他們什么感覺也沒有。恰恰相反,他們對醫藥領域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些突出弊端不僅感覺到了,而且反應強烈。可見,“沒感覺”本身就是一種感覺。
“沒感覺”的感覺,是人們首先感覺到藥更難買了,病更難治了,生病更痛苦了。來自長沙的消息說,該市各大醫院的許多外科醫生是硬著頭皮上臺操刀的,因為他們慣用的肌肉松弛劑維庫胺生產廠家停止了供貨。連醫生開刀都有“硬著頭皮”的感覺,那么患者繃著肌肉挨刀又會是什么感覺?由于生產廠家停止提供一種名叫氟奮乃靜的精神病治療藥,以致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跪倒在醫院藥劑科主任膝下,央求主任給她患有精神病的兒子開一些“救命藥”,而主任卻無能為力。老人下跪是什么感覺?她兒子因得不到藥品治療而致精神病復發又是什么感覺?可見,人們對藥品降價“沒感覺”的同時,對降價后反而缺醫少藥的反常現象的感覺卻倍加深刻。
“沒感覺”的感覺,是更加感覺到藥品生產和流通中的商業道德、職業道德和人道主義精神太稀缺了。藥品斷貨,主要因為相當一部分藥品生產廠家拒絕按新價格供貨,或者干脆用“停產”來搪塞。藥品生產廠家當然應該知道藥品是關系人民生命和健康的特殊商品,當然應該知道藥品斷貨會造成什么嚴重后果,當然應該知道自己肩上擔負著什么責任,而他們居然能做出停止供貨的事來。而且據報道,停止供應的藥品有兩類,一類是常用的基礎藥;另一類是技術含量較高的新特藥品,這兩類都是“卡脖子”藥,可見他們對停止供應的藥品是經過精心選擇的。他們之所以這樣做,無非是為了維持藥品生產的暴利。為了維持暴利,不惜把患者當人質,以迫使國家政策做出讓步———能做到這一步,還談得上什么商業道德、職業道德,哪還有一點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
“沒感覺”的感覺,是更加感覺到醫藥領域的改革迫切需要進一步深化。停止供貨和停產對藥品生產廠家有什么好處?一點好處也沒有。拒絕供貨就是拒絕市場,停止生產意味著沒有效益,對此他們是很清楚的。既然如此,他們之所以還要這樣做,固然是為了維護藥品生產的暴利,而他們如此癡迷于暴利,是因為我們的藥品生產還缺乏真正的市場競爭。他們之所以還敢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有某種壟斷心理,自認為有壟斷藥品市場的能力。既可以享受某種壟斷帶來的利益,又何必去市場上公平競爭?要破除他們這種暴利心理和壟斷心理,沒有別的辦法,只有繼續深化醫藥領域的改革。
沈陽市反腐風暴過后,一些官員“禮不收了,臉好看了,為基層辦事的積極性也不高了”,為此,在該市召開的人大會議上,基層人大代表提出警惕“腐敗后遺癥”。導致上述“沒感覺”的感覺的,莫非也是一種后遺癥———藥品降價后遺癥?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