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月26日,山西省文水縣農民王青華利用工業酒精加水勾兌成散裝白酒出售,從而引發了震驚全國的山西朔州假酒案。如今,4年時間過去了,“毒酒”一詞在人們腦海中逐漸淡去,然而,假酒、劣酒的制造者卻并沒有放下造假的工具,請看記者在遼寧興城的調查。
2002年二月初,記者來到了遼寧省興城市的揀金鄉,在一位村民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興城市揀金鄉天龍釀酒廠的接待室。在接待室,一位劉廠長向記者推銷起了白酒,這些包裝美觀的白酒,報價都很便宜,每瓶只要兩塊七八。于是,記者隨意打開了一瓶酒,瓶蓋是裂的。
在這家酒廠的廠區內,到處摞滿了廢舊的酒瓶酒蓋,在酒廠的一間倉庫,記者看到這里堆了不少糖果和方便面包裝盒,在酒廠大門左側的倉庫里堆滿了各種白酒,幾位工人正在緊張裝運,一家小酒廠,怎么會有這么大的產量呢?
記者提出要看這家酒廠的生產車間,劉廠長卻堅決不同意。隨后,他卻向記者提出了一個與賣酒毫無關系的要求:那樣吧,你把你的身份證拿來給我看看,看看你什么地方的。
臨走前記者提出要買點酒回去嘗嘗,然而這位廠長卻是一瓶不賣,一箱也不賣,造酒的卻不愿意賣酒,這其中讓人覺得有些蹊蹺?記者決定從側面了解一些情況:都是用酒精或食用酒精勾兌,酒精摻涼水,這里的老鄉說:“喝去吧,喝時間長了,眼睛都充血就算是食用酒精也不行。”
記者不能斷定所說的是否準確,第二天,記者決定再次去天龍釀酒廠進行核實。
當我們路過倉庫時,看到酒廠的工人正在卸下飲料瓶,在接待室,記者開始與這位劉廠長討價還價,沒想到話還沒聊幾句,這位廠長第二次提出要看我們的身份證,在與這位廠長爭論的過程中,記者的身邊卻突然間多了三位酒廠的工人。
當天下午六點,記者回到了興城市,馬上撥通了揀金鄉鄉黨委書記的手機,并約好第二天上午與興城市工商局的工作人員一起去天龍酒廠了解情況,隨后記者換了一家酒店,奇怪的是,打完電話不到兩個小時,記者的房間就遇到了一次公安檢查。
第二天,記者與興城市工商局的工作人員來到天龍釀酒廠,當工作人員到達酒廠時,廠區內大部分的廠房都已經掛上了鎖。
由于廠房房門無法打開,興城市工商局的工作人員只好責令廠方找出鑰匙,配合檢查,這時,這位劉廠長表示私下里有話要和記者說。
他說,你有什么要求可以說一說,你還用這個干啥別這么整,你這么整不是讓我死一樣嗎,我也是跑江湖的,中央電視臺咱給它贊助點兒錢就有點新聞,記者我跟你說句實在的,即使累一點往上面交點錢也都糊弄過關了,你也不能跟我干嘛對不對,你說大過年的二十六了,你們走出門到時候可憐兮兮的到外面遭綁架了,那干嘛。
在記者的堅持下,這位廠長打開了酒廠灌裝車間的門,在這里記者看到整個車間只有一條簡易的生產線和幾個破舊的水池,而在整個檢查的過程中,既沒有看到這家酒廠發酵車間也沒有看到勾兌車間。
回到北京后,記者將從天龍造酒廠帶回來的四瓶白酒,送到了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進行檢測。
經檢測,四瓶酒在包裝上都沒有看到生產日期,國家的標簽標準是國家強制性標準,嚴格要求標上生產日期,國家對白酒的外觀要求都是清澈透明,而它都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渾濁,不符合國標的白酒的外觀要求,它感觀也是不合格的。
記者注意到,像天龍造酒廠生產的這些劣質酒,村民自己是堅決不喝的,在當地市場也見不著。
記者/鄭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