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羊城晚報》報道,近日,新加坡政府下令即時回收6種食品,理由是其中使用的“甜菊糖”甜味劑被懷疑有致癌可能;香港聞風而動,16種類似產品也被列入回收“黑名單”。面對駭人聽聞的“甜菊糖致癌”說法,內地廠家對“甜菊糖”食品照產不誤,經銷商照賣不誤,國家有關部門也聲色不動。華南理工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鄭建仙告訴記者,出現這種局面緣于東西方在此問題上的科學觀念不同。
鄭教授對甜味劑頗有研究,他否定了“我國標準較低”的擔憂。他認為,對于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標準,任何國家都不會拿公民的生命當兒戲。我國和其他國家一樣,批準每一種添加劑之前都要經過科學、嚴格的實驗論證階段。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科學觀念、實驗方法等技術問題。
亞洲部分國家對甜味劑的觀點與歐美國家存在大方向上的不同,就像西方國家難以接受中成藥一樣,他們認為在人為控制條件下生產的合成甜味劑比從天然植物中提取、包含許多功效不明確的混合物甜味劑要安全得多。“甜菊糖”就是一種天然的混合型甜味劑,因此被西方國家不信任,在我國卻因同一個原因被確立為“扶植、鼓勵”的健康型甜味劑。
鄭教授進一步指出,即使國外科學家實驗得出“致癌”或“有毒”的結論,也不一定完全科學。比如有的實驗是在甜味劑超量、動物實驗等特定環境下得出的極端結論,并不適用于人們正常飲食。用這些辦法,即使拿人們普遍食用的食鹽做實驗,也不一定能逃脫“有毒”的結論。此外,有的國家禁止某種外來甜味劑還可能是設置貿易壁壘。
鄭教授也強調,甜味劑的使用安全關鍵還在于標準使用量、方法和標簽注明,這些國家已有明文規定,但不少惟利是圖的企業置若罔聞,這才是使用甜味劑真正令人擔心的地方。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