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現金流通在即,德國消費者組織最近發現,有不少商家趁貨幣轉換之機玩起了漲價的小把戲,使消費者利益不知不覺中受到傷害。
不久前,記者購物時看到一副皮手套,標價是29.99馬克,但下面的歐元折算價卻是15.99歐元。略一計算,便發現商家已經做了手腳。按匯率計算1歐元等于1.95583馬克,這副手套的標價應是15.33歐元,但商家標出了15.99歐元,顯然還是想利用“99價”心理效應。 然而如果照此價格反推,這副手套的價格就是31.27馬克。也就是說,從明年起這副手套會漲價4.27%。
與德國朋友談及此事得知,這種現象并非僅有。很多商家都在趁歐元即將來臨、人們對它尚不熟悉之機私下里做漲價的小動作。不少商品的漲價早在今年初就已經有步驟地開始了,尤其是那些由于季節因素價格變動相對較大的食品,如蔬菜、水果等。
其實商家趁機漲價的手法還很多,如改換包裝、減少分量及所謂增加服務等。不久前報上披露說,德國“匯德直接銀行”明年的提現服務費將由現在的4馬克改為2.5歐元。這相當于提價22%。德國北威州一家企業甚至將一種原價3.99馬克的服裝潔凈器直接改標為3.99歐元。
據德國北威州消費者中心對近千種商品進行的調查,與今年4月相比,7月底時有11%的商品實際上提高了價格,提價幅度從4%到33%不等。德國聯邦統計局不久前發表報告估計,今年德國市場上黃油、面條、巧克力等食品漲價,其中約十分之一的因素是因為貨幣轉換。德國應用消費研究所也指出,在他們調查的漲價案例中,有86%與借歐元流通趁機漲價有關。
如今,德國商家及其他服務性行業暗中漲價的問題已引起人們的關注。
德國有關方面已開始采取措施。今年10月份,北威州的消費者中心開設了一個專門網頁,公布那些涉嫌趁機耍手腕漲價的公司名稱,以警世人。兩個月來,已有330家公司上榜。
新華社記者劉鋼
新浪閃爍短信,閃亮登場,傳情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