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新女性經常感到沒錢,也經常借錢,掙得不少,花得更多。她們有錢時儼然就是奢侈的款姐,什么都敢玩,什么都敢買,沒錢時便一貧如洗,艱難度日。拿著豐厚的薪水,卻打起貧窮的旗號,這就是誕生于寫字樓里的女“貧族”。
這個“家族”的成員大都較為獨立,其中又以單身女性為多。也許是由于男人的壓力要比女人相對重一些,所以,一個單身的年輕女人可以無牽無掛地花錢購物、玩樂,但一個
西裝革履、慷慨陳詞的男人卻很少敢過“有上頓沒下頓”的生活。
花錢因為我快樂
對于女“貧族”的長輩來說,消費,只是維持生存的一種手段。他們不明白同類商品之間的細微差別到底意味著什么;而且,消費通常意味著“花錢”,看著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花出去,他們總有點心疼。而女“貧族”就沒有那么沉重的記憶包袱,花錢對于她們來說,帶來的是“快樂的感覺”。她們消費各種與原始功能無關的附加值,甚至廣告。她們是“精致文化”的擁護者。
簡單歸納一下,我們可以發現,女“貧族”消費大約有以下幾大要素:概念、時尚、格調、品牌和個性。她們生活在一個物質日趨豐富的時代,中國不斷成長的消費文化正與她們的成長同步發展,所有產品的營銷訴求幾乎都是針對她們趣味的。
25歲的陳琳小姐,在銀行供職,月收入在3500元左右,然而,她卻經常向銀行借錢。就在最近,她又向銀行提出了借錢買手機的申請。她看中的是最新款的手機,價值5000多元的一件奢侈品。面對女兒的行為,蒼老的父親怎么也想不通:“你一會兒買大彩電,一會兒買電腦,如今還要買手機,無非都是那些叫你去唱歌吃飯的朋友,沒正經事,有的甚至打手機聊天,一說就是個把鐘頭,這不是折騰錢么!
像陳琳這樣的單身女“貧族”,一般以35歲以下的中高等收入者居多。她們都有較前衛的處世原則和生活方式:反正錢都是自己掙的,隨便自己怎么花,別人干涉不了。
不做金錢的奴隸
女“貧族”既無銀行存款,又無自己的物業,二十幾歲仍與父母住在一起,交很少一點兒伙食費,大多數收入花費在服飾、化妝、下館子、泡吧、旅游上。然而,大部分女“貧族”并不以此為憂。她們的口號是:“心無雜念享受當下。”
莉大學畢業后進了一家外企做銷售,每月的收入有4000元。除了拿出一部分上交給父母作伙食費之外,她把剩下的錢都花在自己身上,是美容院、健身房、專賣店的常客。她老爸抱怨:“我這個女兒,身上有10元錢就敢‘打的’,好像有10萬似的。”而她卻認為,既然賺錢的目的是為了過一種高質量的生活,那么就應該趁著還年輕的時候好好享受生活,盡量延長短暫的青春。
無存款并非無節制
“積谷防饑”,是中國人傳統的生活觀念。如今,女“貧族”卻敢于“現在先使未來錢”。有人認為,女“貧族”在當前促進消費、擴大內需的背景下,也許有其積極意義,她們強勁的消費熱情,正是我們這個階段可以倡導的。但是,對大多數整天圍著鍋碗瓢盆轉,為柴米油鹽發愁的“過來人”來說,女“貧族”的行為如果不是非常過分,至少也該是“非常奇怪”。
我們認為,消費行為應基于自由的消費能力,更應顧及承受能力。我們鼓勵消費,但并不提倡“今天花明天的錢”,也不提倡不切實際地去趕時髦。我們不贊成過于苛刻生活,但如果像某些女“貧族”那樣,善待自己,卻“禍”及父母親友,成為“無節制階層”就不能容忍了。(雨闌)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