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良
節前,記者采訪某網絡公司總裁。走進老總的辦公室,記者就看到各色各樣的月餅堆成了一座小山;在后來的采訪中,我們的交流也無數次被有關月餅的話題打斷;臨走,老總還要記者順便幫他“推銷”幾盒月餅,把辦公室的空間騰出來……
市場:坍塌“冠生園”,銷售依舊火
央視記者從去年8月開始拍攝采訪冠生園回收月餅并使用霉變、超過保質期限的食品原料加工月餅,在今年9月初向社會披露后,百年老字號毀了招牌,老百姓也對月餅產生了畏懼感,眾多消費者在接受媒體訪問和調查時紛紛表示,今年要“慎選、少吃、不買”。
不少媒體由此斷言,受“冠生園”事件的影響,今年月餅必將濫市。
9月30日,記者對京城月餅的銷售情況進行了調查采訪。在調查采訪中了解到,今年月餅銷售有這樣三大特點:大商場賣得火暴,小商場慘淡經營;集體集中購買增多,個人單個購買減少;“濃妝艷抹”+實物搭配走俏,簡單包裝和“以餅賣餅” 滯銷。
在知名的幾家大商場,月餅銷售保持著良好的勢頭。東安市場食品部一位姓鄒的先生告訴記者,今年月餅銷售比去年略有增長,增長幅度在5%到10%之間。西單購物中心表示銷售比較正常,可能是出于商業秘密方面的考慮,沒有透露具體的數字。燕莎商城食品部陸經理坦白地告訴記者,今年燕莎的月餅銷售總量比去年下降了近20%,但下降因素并非完全受“冠生園事件”的影響,主要還表現在重視程度不夠,準備不充分,沒有及時搭臺布展,否則,至少應該與去年持平。陸經理說,近三四年來,燕莎月餅銷售年均增長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另據有關知情者透露,賽特購物中心今年月餅的銷售總量比去年增長了20%,是近幾年來月餅銷售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
而在一些小商場小超市,記者看到,月餅品類少,數量少,檔次底,擺放位置也不及往年那般顯眼,基本上無人問津。
不少消費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特別是在出了“冠生園”這個事件以后,人們對吃的選擇更加謹慎,他們普遍認為,“大商場進貨渠道正規、質量把關嚴格、投訴反饋有保證,比小商場保險度高。”
“月餅是一種傳統的文化食品,作為中國人,中秋節不能沒有月餅,少吃也要吃。食品化功能削弱,禮品化功能加強,通過包裝提高附加值,通過配送酒、煙、茶、手飾提高含金量。”業內人士指出,基于以上兩個因素,雖然月餅市場今年呈兩極分化的態勢,但市場銷售總額并沒有下降甚至沒降反升(記者注:此說法有待準確統計數據印證),有報道稱月餅銷售比去年下降了40%,純屬憑空推斷。
胃酸:躲又不能躲,吃也沒法吃
“冠生園”事件對月餅市場的沖擊如此之小,使得大量的月餅“走門竄戶”,可把人們“害”苦了。網絡公司那位老總給記者講他和女兒的月餅故事,就很有代表性,特別,但不是絕無僅有:
在辦公室里,看著吃也吃不了、送也沒法送、扔又不敢扔的月餅把自己緊緊包圍,老總既怵又愁。記者看到,只要有員工到老總辦公室遞交報告、匯報工作什么的,老總都提出要送他們兩三盒月餅,可員工似乎并不給老板面子,要不說已經給過了,要不死活拒絕。老總搖著頭,苦笑著說,指望“冠生園”事件這么一鬧,今年少點麻煩,誰知道麻煩有增無減。
與此雷同的是,家里的月餅也占據了“半壁江山”。在“雙節”即將到來之際,全家被月餅“愁”得一籌莫展:想得到的親戚朋友、街坊鄰居、同學同事都送過了,不可能一送再送;值不值錢是小事,月餅也算是糧食,浪費了實在可惜,于是一家人展開了一場月餅消滅戰——早上離家來兩塊,睡覺之前來一塊;蒸著吃,煮著吃,就著咖啡吃……幾天之后,15歲的女兒受不了了,看見月餅就胃酸,甚至表示月餅讓她對中秋節的意義都產生了懷疑。
都在為月餅發愁,別說是一家大公司的老總,就是尋常百姓家,也是月餅泛濫。今年的中秋,街坊聊天,不再像前幾年問吃月餅了嗎,而是問——你們家月餅怎樣吃的?走在街上,只要是手中拎著包裝盒、塑料袋什么的,不消說,一定是月餅。
對此,人們的態度出乎意料的統一:做月餅的能不能把月餅做得再精致一點,一個小盒子一兩個月餅足矣,只是意思意思而已,又不是要用它填飽肚子,已經“不是三年自然災害那個時候了”;送月餅的能不能送點別的,一束鮮花,一支鋼筆,一個紀念品,價錢貴不過月餅,卻“顯示了出不同的意義”……
網絡公司老總就這樣指著窗臺上的一盆鮮花說,“這是一家公司送我的,是今年中秋給我印象最深刻的禮物。一大堆月餅我記不住都是誰送的,也分不清好壞貴賤,這盆鮮花卻讓我記住了這個公司。”
心酸:逢節過年,“吃”成怪圈
“一伏餃子,二伏面,端午粽子,中秋月餅,元宵湯圓。中國農歷的節氣節日,大多同吃有關。”一位民俗專家表示,這是同誕生節日當時的生產生活環境相互關聯的,“在那些時候,人民辛苦勞作,用節日來緩解勞動的壓力,用吃來改善生活,有它特殊的歷史背景。”
這位專家表示,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時代賦予了這些節日新的意義。比如中秋,思鄉、團圓、交流感情、調整工作節奏,這些才是主題。吃,不管是被戴上文化的高帽,還是被披上禮節的霓裳,它都不是也不應該是重點,而且,這種來來往往的吃,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食。
眾多的受訪對象表示,吃,也就是那么個意思,沒有人會去惦念著它,但就是跳不出那個怪圈,接受人家的月餅煩,又不得不送給人家月餅。典型的例子就是,網絡公司的那位老總,當著記者的面為月餅叫苦,一邊卻還叫辦公室的采購小姐買幾百盒月餅回來,附上親筆簽名的問候信,叫快遞公司挨家挨戶送……
“吃被制作成為商品,就具有了商品屬性,也就同時具有了商品的‘流通性’,過年過節的吃就變了味。”一位社會學家指出,先是搭煙配酒,再就是夾鈔票、嵌鉆戒,小小月餅,又變成了搞腐敗攻城掠地權錢交易的手榴彈、炸藥包,“此風若長,節不純潔,人也將不純潔。”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