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11月13日下午消息 美國《大西洋月刊》撰文稱,雖然觀察家對三中全會抱有熱望,希望會議能出臺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然而中國仍選擇讓國有企業勝出。
對于任何一屆新政府來說,三中全會都是至關重要的。從歷史看,三中全會一直是奠定新一屆領導班子經濟政策基調的重要會議。習近平領導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業已閉幕,并且就如我們上周所寫的,人們對于改革的期望非常高。正如著名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巴瑞-諾頓(Barry Naughton)所說,人們不僅對中國共產黨抱有熱望,它還關系到習近平本人的聲譽。
攤開來說,目前最重要的改革就是解決好國企和私企的公平問題。大會公報在開始便寫道,“關鍵問題在于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
壟斷、財政補貼,以及廉價貸款讓國企吸取了大量社會資源,而同樣資源如果給與私企,則可能發揮更高的效率。讓資本從國企流動到私企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中國債務危機隱約可見,而經濟增長也出現放緩。它還能減少用人唯親的現象,并讓財富分配得更公平。
但是公報在接下來稱,“我們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中國需要進行的其它重大改革還包括了農村土地所有制改革、地方政府財政改革與廢除戶籍制度,戶籍制度是中國出現城鄉兩個階層的重要原因。然而,公報對上述問題的討論都是陳詞濫調。
確實,這些問題都非常棘手,期望政策有新突破的想法或許太天真。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教授裴敏欣表示,它還給政府之前承諾的全面市場改革蒙上陰影(比如放寬利率管制)。
裴敏欣表示,“大家都知道中國應該進行什么樣的改革,防礙中國進行改革的阻力來自強大的利益集團,比如國有企業、地方政府、官僚機構以及有關系的企業。除非下定決心排除各種干擾并致力于全面的改革,否則成功的機會不大。” (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