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際財經 > 日本地震震動全球經濟 > 正文
核能、日化、電子、汽車等市場面臨洗牌
地震重創日本“余震”影響幾何?
話題嘉賓
周永生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日本外交、經濟外交方向)教授
初曉波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日本問題研究專家
梅新育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宋 偉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學博士
韋立新 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南方日報記者 謝夢
日本11日發生世界地震觀測史上最高級別的里氏9.0級大地震,重創了當地居民,形成了層層經濟沖擊波,不但給日本經濟造成巨大傷害,而且影響到韓國、中國等周邊國家,甚至給世界經濟復蘇投下層層漣漪。
新加坡行動經濟學分析家戴維科根做出這樣判斷:“短期看來,這次地震可能會使日本全國GDP降低1%。長期來看,由重建工作產生的積極影響將會使經濟恢復,這或許需要12個月。”
由于世界經濟聯系的緊密,日本的地震、海嘯和因此而造成的核泄露等次生災害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深重影響,已經成為世界品牌的松下、索尼、豐田、本田等企業當地工廠面臨停產,世界范圍內的供銷平衡被打破。而因核泄露的擔憂,日本品牌的奶粉、化妝品等相關消費品在周邊一些國家已經引起囤積購買風潮,風潮過后也將形成一段中長期的消費淡季。而在資本市場上,日本東京股市本周開盤后已是連續下跌,國際機構預測日本保險業損失或超百億美元……
地震給中國和世界經濟的后續影響將有多深入?日本哪些產業受創最重?經濟運行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本期“南方經濟圓桌”特邀周永生、初曉波、梅新育、宋偉、韋立新五位國內國際關系、東亞經濟領域的知名專家就此展開深入探討。
話題1
地震對日經濟運行產生怎樣的影響?
南方日報:日本地震后,新加坡行動經濟學分析家戴維科根表示“短期來看,這次地震可能會使日本全國GDP降低1%。而長期看,重建工作或許也需要12個月。”您同意這樣的判斷么?您認為日本的地震對于整個日本經濟運行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周永生:“日本GDP下降”判斷為時尚早
我認為日本的GDP不一定下降,現在只是2011年年初,下這樣的判斷有些太早。相反有可能是增長。經過強震經濟上遭遇重創是肯定的,這么大的災難一定需要投入大量的物質來救災,用投資來恢復災區的建設,GDP可能還是有保障的。
初曉波:日本經濟完全復興需時不止一年
已經被認定為里氏9級的東日本大地震,毫無疑問已經給當地乃至日本經濟整體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影響。雖然日本國內外有一些機構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評估,但目前還沒有看到非常權威的相關損失確切統計數額,因此對GDP的具體影響估計尚缺乏科學依據。雖然目前已經出現大量犧牲者,但按照重災區宮城縣方面的說法,最后的數字很有可能超過萬人。比照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當時里氏7.3級大地震造成6434人死亡,經濟損失達到10兆日元,這次震災的損失恐怕會遠遠超過這個規模,占日本財政預算和GDP的比例也會有很大提高。同樣,災后重建工作也將任重道遠,和阪神地區十年復興的歷史經驗相比,考慮到這次震災在諸多領域的巨大破壞,災后重建工作,特別是受災地區的完全復興應該不止一年時間,日本政府即將制定的災后復原重建相關法律應該會有更長時間段的考慮。
梅新育:日本部分企業可能向海外轉移
我擔心的是這場地震對日本經濟的沖擊不止是GDP減少1%,全部完成重建工作、完全恢復正常生產可能要超過12個月。我相信服務業部門恢復會快一些,但制造業部門恢復需要的周期會長一些。和從報道情況來看,某些道路基礎設施損毀嚴重,許多工廠全面停產,豐田、本田、日產的某些骨干廠房已經無法使用。就我所見到的現代大生產大廠房建設、設備重新安裝調試,這個周期很多都超過12個月,甚至要歷時兩年以上。而且,經過破壞性地震和由此而來的客戶、市場份額等損失,相信許多此前不愿意向中國轉移生產的日本技術、資本密集型企業會考慮至少向海外轉移一部分生產能力。
宋偉:長期對日本經濟不會有太大影響
我在日本生活過,知道經常會發生地震,一開始的判斷是地震的破壞不會太嚴重,但顯然地震引發的海嘯給日本帶來了巨大的破壞,我想損失超過100億美元是很正常的,尤其考慮到現在核電站的損失。但對于日本人來說,更重要的損失應該在于生命本身,這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重建工作應該會很快,考慮到日本社會的效率和經濟基礎,從長期來看對日本經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社會影響應該是更主要的。
韋立新:已對日本經濟造成重創
我同意此次震災對日本經濟造成重創的判斷。由于受災情況很嚴重,僅電力供應的恢復就需要相當時日,所以重建的確需要花相當長的時間。由于電力供應嚴重不足,而且短期內難以解決,對整個日本經濟的影響之大顯而易見。
話題2
哪些產業今后格局將發生改變?
南方日報:您認為日本哪些產業受創最為嚴重,哪些產業在此次地震后產業格局將發生改變,預計災后經濟重建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周永生:日本核能產業將受到深度影響
我認為受打擊最重的是日本的核能產業福島第一原子能發電站已經發生數起爆炸,日本的核能產業也將在長期受到深度影響,核電站最嚴重的就是核污染,核污染一旦擴散對日本人民的健康是很可怕的,對周邊國家核污染也存在著威脅,一旦發生事故將造成深度擔憂,這將影響后續的國家對核電站的建設計劃以及核電站選址周邊居民的承接能力。
初曉波:汽車等多行業都受到巨大沖擊
從受地震影響比較大的地區來看,受到比較大影響的產業包括核電、汽車制造等等。特別是因為核電站受到地震的影響被迫停止運行,甚至造成了嚴重的輻射泄漏事故,由此直接造成日本東北部電力供應緊張,政府任命了行政改革大臣蓮舫兼管電力節能開發,并號召國民節省用電,并做好了部分地區有計劃限電拉閘的準備。
汽車產業受到的沖擊也比較大,在災區的豐田、本田和日產等大型企業都已經被迫停工,由于零部件生產的相互依賴以及物流交通的巨大困難等因素影響,這種停產可能在短期內難以恢復。此外,如鋼鐵、化工等產業都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
災后經濟重建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其實更多在純粹的經濟手段之外,如確保當下的災害,特別是與核電站相關的危害不要進一步擴大;盡快擺脫災難造成的心理陰影,穩定災民心態并樹立信心;政府盡快拿出災后重建的相關法律和政策等等。
梅新育:將對國際能源市場構成干擾
從報道的情況來看,日本受損最嚴重的應該是機電產業,基礎設施次之,金融之類服務業恢復是最快的。因為重建時,按照日本的能力,道路之類基礎設施重建應該是較快的,但機電產業毀壞的廠區重建需要時間較長。
除了救災時期保證災民生活和安全之外,災后重建,最急需解決的是恢復基礎設施,其次是決定損毀項目是否需要搬遷。在基礎設施方面,我覺得核電問題會發生較大爭議。這個問題不妥善解決,一方面會拖延重建進程,另一方面會造成日本能源供給的長期性缺口,并對國際能源市場構成一定干擾。
宋偉:IT產業可能是受創最為嚴重的
分布在日本東北地區的產業自然會受到較為嚴重的損失。農業和漁業很發達,農業可能有一些短期的影響。IT產業可能是受創最為嚴重的,例如索尼公司的生產基地在這一地區分布較為集中。災后經濟重建最急需解決的問題當屬交通設施和其他基礎設施。日本經濟主要是生產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因此海嘯卷走的一些損失不會是致命的。
話題3
日本經濟重創將給中國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南方日報:日本因地震使經濟受到重創,會對中國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進口方面,比如日本先進設備、機電等產品的進口,一時間很難尋找替代供貨的來源,未來該如何解決這方面問題?
周永生:給中國核電建設敲響警鐘
日本經濟下降給我國帶來不可避免的損失。日本是我國重要的經貿伙伴,對外貿易占我國的10%。日本尤其是一些大型設備、電子產業受損,使得我國需求的市場變窄;同時日本核電站泄漏也給中國核電站建設敲響了警鐘。我們應該借鑒日本經驗,正在建設的核電站采取相應措施,避免日本的悲劇重演。
初曉波:某些領域將會出現供貨緊張
中日之間經濟貿易的相互依賴程度非常高,兩國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況。日本經濟因為地震受到的重大影響,應該會對中國產生影響。但是,從阪神地震等重大災害之后的波及影響來看,考慮到中國目前經濟發展的特征以及出口、投資來源多元化等因素,日本地震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應該不會非常顯著。
在某些具體領域,的確會出現這種供貨緊張,甚至影響到某些產業在一段時間內的發展。如汽車零部件的供應,特別是汽車生產中核心電子元器件等的停產,已經引起很多國家制造商的擔憂。從企業經營危機管理的角度來說,應該提前充分考慮各種可能的風險存在,做到防患于未然。
梅新育:對中國進口和建設造成沖擊
日本大地震對我國產業和外經貿最大負面沖擊表現在進口領域,因為我國大量進口日本高技術產品、上游中間產品和設備。我國對美歐貿易巨額順差,對日本貿易則巨額逆差,原因即在于此。2010年,我國對日出口1210.6億美元,進口1767.1億美元,逆差達556.5億美元。正因為如此,我國電子、汽車等一些產業產能利用率可能會因為日本上游中間產品供貨停頓而降低,一些新建和改造項目可能因為日本設備生產、交貨流程被打斷而不得不減速。
我這幾天聯系的大型企業中,某大型電子企業堪稱中國該產業力圖擺脫受制于人困境的關鍵投資項目,其200多億元總投資中,設備投資占70%,設備投資中又有80%是日本設備,且均未交貨,我擔心這場地震對其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該公司在基建階段搶工期節省的時間有一部分可能會因此而損失。與此同時,某些汽車和家電生產廠商可能受到波及,因為中國廠商大量進口使用日本生產的汽車、家電用冷軋薄板等高增值鋼鐵材料,2010年我國從日本進口鋼鐵101.2440億美元,鋼鐵制品26.2698億美元,其中相當一部分就是這些材料。
從整個進口數據來看,受影響最大的當屬進口日本設備和機電、光學等零附件的企業,因為這些企業從日本的進口要么替代進口來源很少,要么本身就是“日本核心元件—中國組成加工成品—全球市場銷售”產業分工鏈條上的一環,一時間根本就無從尋找替代供貨來源。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為設備進口企業、特別是新興戰略性產業、重大項目設備進口企業提供一切必要便利,為其解決麻煩。
宋偉:有一定負面影響但將增加出口
中日之間有密切的經濟關系,日本經濟重創,肯定會對中國經濟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例如我們需要進口的高檔汽車鋼材、電子設備等。當然其經濟重建也可能會增加中國的出口,例如鋼鐵、水泥等等。
進口替代方面,我認為不用太大擔心。畢竟這次地震主要的損害不是工業經濟方面,而是生命方面的。可能在短時間內會有一定的困難,但應該不會太嚴重,同時,中國企業應該增強自己的創新能力,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設備生產能力。過度依賴國外的高技術、僅僅充當低端生產工廠的話,必然會時不時面臨類似的問題。
韋立新:依存度不高影響不會太大
我感覺經濟上中國對日本的依存度不是很高,應該影響不會太大。倒是可以在幫助他們復興、重建方面做點工作。
話題4
日本災后重建,中國在哪些產業可發揮作用?
南方日報:受地震影響,日本生產和出口體系停頓,意味著市場需要其他國家來填補空白;況且日本的重建也提供了巨大的需求,那么中國在哪些產業領域是可發揮其作用的?
周永生:重建中國可發揮的領域很大
日本重建,中國可發揮的領域很大。比如對基本生活用品提供,另外有些機械工業領域,由于重大災害,原料方面生產提供困難,根據日本需要,我們可以提供相應的原料,比如為房屋的重建提供水泥,以及人道主義的援助。
初曉波:地方重建機會企業應積極把握
此次地震對日本部分地區的部分產業會造成影響,但很難造成更廣范圍內,甚至整體生產和對外貿易的停滯。13日凌晨,日本政府已經認定此次地震為“劇烈災害”等級,按照日本的《為應對劇烈災害特別財政援助等相關法律》的規定,政府將為災區各領域提供財政援助,也就是說,當前日本在救災工作告一段落后,就會很快進入災后重建工作之中去,無論是產業復蘇還是基礎設施重建,日本都有自己通盤規劃、獨特經驗和實施步驟,會全面把握這次地方重建的寶貴契機。
梅新育:日系產品市場份額將發生改變
首先,在重建領域,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建材、鋼鐵生產國,作為全世界建筑市場最大的國家和名列前茅的建筑工程服務輸出國,我國相關產業可望從中獲得一定份額。為了便利我國企業最大限度利用這一需求,充分發揮我國相關產業質優價廉高效等優勢為日本災后重建服務,為日本人民盡快恢復正常生活秩序盡力多做貢獻,除了在物流、通關等方面要加快推進實施貿易便利化之外,我國政府尤其需要在推動日方擴大工程建筑市場準入方面多下功夫。從日本自身利益出發,在生死攸關之際,適度擴大工程建筑等市場的準入,以此爭取時間,降低重建成本,也是合理的。
其次,對于經營與日本競爭產品的廠商和出口商而言,日本生產和出口體系停頓意味著市場需要他們來填補由此而產生的空白,其中相當一部分可望由中國廠商和出口商來填補。
宋偉:輕工業方面可能有一些機遇
涉及到能源、糧食食品、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的一些材料以及輕工業方面,可能會有一些機遇;但在機器制造業方面,由于日本自己的重工業制造業很發達,中國發揮的作用可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