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倩
摘要:美國商務部部長駱家輝正在中國展開任內第三次訪華之旅。此次隨行團隊包括24家“最具創新能力的頂尖企業”,涵蓋清潔能源、能效及電力儲存、傳輸和分配等領域。
專家點評
目前美國政府正對出口控制體系進行修改,預計幾個月后公布的結果中會有一些“實在的建議”,對修改后的內容將出現“有意義”的變革表示樂觀。
——— 駱家輝昨日表示
南都訊記者 葛倩 實習生 娜迪婭 發自北京 美國商務部部長駱家輝正在中國展開任內第三次訪華之旅。此次隨行團隊包括24家“最具創新能力的頂尖企業”,涵蓋清潔能源、能效及電力儲存、傳輸和分配等領域。
這是奧巴馬政府首個內閣級貿易代表團訪問中國。與此前多任美商務部部長訪華不同,中美清潔能源科技的合作將是重點。駱家輝出發前也明確表示:“主要目的是推廣與清潔能源、能效以及電能存儲、傳輸和配送等方面的相關技術。”
由此,此行也被外界寄予厚望:中美間的技術轉讓壁壘能否消除?合作又是否能如駱家輝預期“取得雙贏”?
清潔能源領域 中美互有需求
“清潔能源技術”一直伴隨駱家輝的訪華歷程。此行任務,依舊是推銷美國清潔能源科技。駱家輝12日在美國公開表示,清潔能源將是合作重點。
對于中美近來在清潔能源領域頻繁的交流與合作,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沈驥如認為,中國的清潔能源市場廣大,是美國頻頻與中國開展新能源合作的主要原因。去年11月發表的《中美聯合聲明》中,便較大篇幅涉及清潔能源和低碳經濟。
中國在節能減排路途上對于清潔能源的追求有目共睹。同時,清潔能源領域也是美國開拓國際市場、振興經濟以及增加就業率的一個重要渠道。
美國總統奧巴馬計劃在5年內實現美國出口額翻倍,為美國創造200萬個就業崗位。對此,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余萬里認為,美國可通過向中國推銷清潔能源技術解決國內就業問題,中國則可以獲得美國處于世界尖端的清潔能源技術,雙方都能各取所需,因此,在清潔能源領域中美最易達成協議。
能否突破核心技術共享壁壘?
核心技術轉讓一直是中美清潔能源合作中的一個壁壘。鑒于知識產權、防務需求等因素,包括清潔能源在內的高新技術,美國在政策上一直對中國實施出口限制。
“現在歐美國家不愿轉讓技術,國內企業通常采取自主研發,”全國政協委員、秦嶺核電集團黨委書記李永江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坦言,在清潔能源方面,即使得到技術轉讓,也價格高昂,不僅容易被國外遏制,也會帶來高額成本。他認為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共同研發,中國不能缺少自主研發。
駱家輝12日在美國公開表示,此行主要目的是推廣與清潔能源、能效以及電能存儲、傳輸和配送等方面的相關技術。在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院教授袁鋼明看來,駱家輝的這一承諾為攻克技術壁壘帶來希望。因為去年的哥本哈根會議已為中美進行技術合作提供明確輪廓,即中美氣候能源合作就是要美國轉讓能源技術。哥本哈根會議打開了一條通道,達成了簡單協議,但最關鍵的問題,比如資金缺口、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輸送環保技術等,均未解決。此次美國商務代表團訪華,也涉及美方解決向中國輸出技術等問題。
袁鋼明估計,此次和通常單純的貿易談判有所不同,將會借著環保會議的初衷,利用環保這一全球利益,達到技術輸出這一戰略目的。
清華大學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指出,中美政府可通過駱家輝此行,帶動美國政府和民間組織多合作,本著雙贏原則轉讓技術。中國或將能夠買斷核心技術,而非最尖端技術一次性買斷,供發展中國家廣泛使用。
但袁鋼明卻指出,中國目前存在的并非技術缺口,同時也包括資金不足。他認為,最理想的狀態是,美國輸出技術同時附帶資金,因為很多技術已經成熟,而資金上中國無法承受。
駱家輝言論體現新轉變來臨
訪華前,中美貿易也出現了利好信號:駱家輝12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國正在重新檢討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政策。美國基于安全考慮而限制對華出口的一些高科技產品,在世界各地已經放開,這就使得管制沒有意義。他透露,目前這一事宜正在由美國國防部、國務院和商務部審查。
袁鋼明認為,駱家輝此言,本身也包含這一新格局的轉變。美國如果再限制出口技術,就明顯錯誤。他預測,未來美國至少在能源技術上會放寬對華管制。
一直以來,中國都對美國限制對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的政策表示不滿。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沈驥如認為,美國的這種限制舉動實際上對美國自身很不利,“管制的結果,是美國該賺的錢沒有賺到,而將中國這一誰都不能忽視的大市場拱手讓給其他發達國家。”
而美國對于這一點也逐漸有了認識,據沈驥如介紹,實際上在小布什離任以前,對華限制高科技出口的政策就已經開始松動,但具體落實還需要較為長期的協調過程。
但正如駱家輝在回答中國記者提問時強調的,美國始終將國家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沈驥如認為,保證國家安全是美國考慮調整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的標尺,美方最敏感的核心技術出口依然會保持嚴格管制。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余萬里也認為,中方現在能做的,便是在接下來的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盡量爭取在除了清潔能源以外更多的高科技產品進口領域有所突破,這將對中國的發展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