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最后的關鍵時刻即將到來。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于當地時間16日晚乘專機抵達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參加氣候變化大會領導人會議。未來兩天,還將有11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陸續到達。他們帶來的,不僅是各國氣候變化談判的底線,還蘊涵著今后較長時期內各自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路徑。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說,中國總理溫家寶將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全面闡述中國政府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政策、主張和行動,推動會議取得積極成果。
丹麥強推草案引起發展中國家反對
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16日出現激烈交鋒。主席國丹麥違反大會程序,試圖自作主張將一份私下擬訂的協議草案強加給大會討論,引起發展中國家的強烈反對。
當天中午,新任大會主席、丹麥首相拉斯穆森試圖啟動高層會議,邀請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到會發表講話。但按照大會程序,在此之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長期合作特設工作組和《京都議定書》特設工作組應分別提交一份報告,作為高層會議階段討論的基礎。但是,拉斯穆森在兩個工作組尚未提交報告的情況下,以推動談判為借口,試圖將主席國準備的一份草案提交給高層會議討論。會上,巴西代表率先對大會主席違反程序的做法表示反對,并得到了中國、印度、南非等發展中國家的廣泛支持。
中國代表團副團長、氣候談判中方首席談判代表蘇偉嚴正指出,這絕不是一個程序性問題,而是一個實質性問題,大會主席不能未經各國代表討論,憑空拿出一個草案,這種做法不符合透明原則,是對與會各國的不尊重。
這一爭議看似程序性,但背后卻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談判堅持雙軌制還是單軌制上的較量。
迫于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壓力,身為大會主席的拉斯穆森同意在當天晚些時候繼續進行《京都議定書》特設工作組的談判。
發達國家還缺乏政治意愿
美國正處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十字路口”,若干問題在談判桌上遲遲沒有給出答案,也正反映了美國選擇經濟發展戰略模式上的躊躇。2001年,布什總統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是由于國會的否決,更是由于美國石油利益集團的反對。
如今,美國新能源行業面臨窘境,奧巴馬的“綠色新政”充滿挑戰。奧巴馬將面臨一個選擇,即是否將本國經濟引入一個不占優勢的國際競賽場。以太陽能行業為例,美國太陽能的發展不僅落后于德國、西班牙,甚至落后于中國、印度。新能源企業還需要與傳統能源企業進行激烈的博弈,美國政府如果不在新能源發展上邁出積極步伐,很難提出“有雄心”的減排目標。
相比之下,歐盟承諾減排的額度遠高于美國。為了讓發展中國家承擔更多的減排責任,歐盟在本輪談判中承諾未來三年拿出72億歐元援助發展中國家用于減排。歐盟展現尚不為發展中國家認可的“積極”姿態,除了想要爭取“道德模范”聲望外,更是看到了應對氣候變化背后的巨大商機。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歐盟一直在環保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掌握了全球大部分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核心技術,并擁有一批跨國新能源企業。從歐盟的利益考慮,全球高標準的排放額度將意味著一個龐大市場。歐盟之所以極力要求一些“先進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巴西、南非等承擔強制性減排義務,就是希望歐盟能夠有“用武之地”。
新華社記者 郇公弟(據新華社哥本哈根12月16日電)
|
|
|